第二节 基因突变.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基因突变

第二节 基因突变 Section 8.2 Gene Mutation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基因突变的分类 三、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结构)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 例如:植物高秆基因D突变为矮秆基因d。 经典遗传学(基因论)认为:基因就是一个“点”,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排列关系,而基因突变就是一个点的改变,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 因此从经典遗传学水平看,基因突变又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 1.从诱发条件上分 自发突变: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人为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2. 引起表型变化的种类上分 形态突变(morphological mutation) 致死突变型(lethal mutation) 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 lethal mutation) 生化突变(biochemical mutation) 3.从突变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上分 4. 从突变造成遗传信息的改变上分 突变造成基因结构的改变 碱基种类改变:碱基替换 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替换。 转换: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的替换。 碱基数目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一些碱基对造成的突变。 移码突变:相邻碱基对之间增加或减少1~2对碱基,造成编码框移动的突变。 缺失突变:基因内部缺失一段DNA造成的突变。 插入突变:基因内部增添一段外源DNA造成的突变。 移码突变 移码突变多容易造成无义突变。 突变造成遗传信息的改变 同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没发生变化。 错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编码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无义突变:碱基发生变化后,导致了蛋白质合成的终止(终止密码子的出现)。 ATA编码的RNA为UAU,决定的氨基酸为酪氨酸, 抑制突变 抑制突变:第二点的突变掩盖了原来突变型的表型。 抑制突变包括两种类型: 基因内抑制:指突变基因内另一个位点再次发生突变,新基因(与野生型相比具有两个突变位点)表现为野生型性状; 基因间抑制:指与突变基因表达或功能相关的另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使其恢复为野生型。 三、基因突变的特征 ⒈ 突变的稀有性 ⒉ 突变的多方向性 ⒊ 突变的重演性:同一基因突变可在同种生 物不同个体间重复地出现。 ⒋ 突变的可逆性 ⒌ 突变的平行性 ⒍ 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 ⒎ 突变的随机性 突变的稀有性 在自然条件下,任何基因都以极低的概率发生突变。 一般地,细菌和噬菌体等为10-4~10-10,高等生物10-5~10-8 不同生物的突变率显著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物种内,不同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也各不相同。 基因突变受生物体内在的生理生化状态和外界环境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化学物质和自然界的辐射等)的影响,其中以生物的年龄和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在诱变条件下,一般在0-25℃的范围内,每增加10℃突变率将提高2倍以上。当温度降到0℃时也有所增加。 在老龄种子的细胞内,常产生某种具有诱变作用的代谢产物——自发诱变剂,从而提高了突变频率。 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突变的多方向性:指基因突变可以多方向发生。即基因内部多个突变部位分别改变后会产生多种等位基因,形成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 。 例如:A基因不同部位发生改变产生突变基因a1、a2、a3等对A均表现为隐性的基因。新基因可能均是无功能的,也可能各具不同功能。 野生烟草自交不亲和的遗传机理 突变的可逆性 突变的可逆性:基因突变的发生方向是可逆的 正突变(forward mutation):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 反突变(reverse mutation):隐性基因a?显性基因A。 通常认为:野生型基因是正常、有功能基因;而最初基因突变往往是野生型基因突变而丧失功能、发生功能改变,表现为隐性基因。所以反突变又称为回复突变(back mutaiton)。 通常用u表示正突变频率、v表示反突变频率,则: 正突变u A?===========?a 反突变v 正突变与反突变的频率 正突变与反突变发生的频率一般都不相同。多数情况下:正突变率总是高于反突变率。 原因在于: 正常野生型基因内部存在许多可突变部位,其中之一结构改变均可能导致其功能改变; 但是一旦突变发生,要回复正常野生型功能则只能由原来发生突变的部位恢复原状。 突变的可逆性是区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微小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染色体微小结构变化可能产生于基因突变相似的遗传行为,但一般是不可逆的,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