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藤野先生ppt.整理
自学提纲(10分钟) 1、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2、快速阅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3、文章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过程中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4、划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5、“我”对藤野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6、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7、标明自然段的序号,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 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按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移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在东京。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第三部分(36-38)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找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 体会其作用。 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课堂小结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住特征,几笔勾勒,甚为传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 2、“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 3、“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调了不敢肯定的语气。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的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新乐市实验学校 新乐市实验学校 新乐市实验学校 藤野先生 鲁迅 教 学 目 标 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的双线结构。 2、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写作背景 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绯红 油光可鉴 发髻 瞥 畸形 杳无音信 花梗 芋头 掌握重点字词音义 fēi jiàn jì piē jī yǎo gěng yù 油光可鉴: 标 致: 掌 故: 匿 名: 诘 责: 深恶痛疾: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最厌恶最痛恨。恶,厌恶。疾,痛恨。 质问并责备。 不署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隐藏。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课 文 结 构 1 3 2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