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电阻的超导体 - Jim 家族网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零电阻的超导体 - Jim 家族网站

零電阻的超導體 取材自:陳引幹 教授(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 零電阻時代的超導陶瓷 ] (科學發展:2004年3月,375期,6~11頁) 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文末的問題…. 超導體材料是指一種在電流通過時 不會產生電阻的材料, 既然電阻為零,傳輸的電能就不會損耗, 因此超導體可以廣泛應用在電子、 能源、醫療及交通等工業上。 超導現象 1911年荷蘭的物理學家歐尼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 1853-1926; winner of the 1913 Nobel Prize in Physics)首先發現「超導現象」,他利用液態氦冷卻高純度金屬水銀,發現水銀的電阻在絕對溫度 4.15K(等於攝氏零下269度)時突然降為零,這個令人驚訝的現象便命名為「超導」(superconductivity)。一般常用的導電材料為低電阻的金屬例如銅、鋁等,其電阻係數約為 10-8 歐姆.公尺,此電阻係數雖然不大,但仍然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損耗。估計發電廠由金屬電纜傳導到用戶的電力,大約有 6% 是因電阻而損耗掉的。如果能將超導材料應用在電纜、發電機、馬達等上面,代表著能源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如此應可減少對石化及核能的依賴。但是至今工業的推廣為何十分緩慢?主要的原因就是極低的操作溫度(10K 以下)必須使用液態氦來保持超導所需的極低溫狀態,因而造成技術、費用、可靠性等方面的困難。 超導物質 到目前為止,被發現具有超導現象的物質已超過兩千種,包括純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等。至於氧化物陶瓷的研究也早在1933年就已經開始,從一元的氧化物 NdO、二元的 WO3,至1960年以後開始的三元氧化物 SrTiO3-x,但這些陶瓷的臨界溫度都低於 30K。直到1987年,自歐尼斯發現超導現象已過了四分之三個世紀,朱經武及吳茂昆二位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才開啟了科學史上的新頁:發現了臨界溫度為 90K 以上的釔鋇銅氧化物(Y-Ba-Cu-O)。以實用的角度來看,此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 90K 溫度高於液態氮的沸點(77K),在空氣中約 80% 是氮氣,因此液態氮的取得較液態氦容易且便宜(一公升液態氦約新台幣 800 元,而一公升液態氮則約 15 元,再加上設備與氣化熱的差異,有人粗估成本比可達 200:1)。此類釔鋇銅氧化物超導體稱為「高溫超導體」,以與先前的「低溫超導體」有所區隔。一般而言,陶瓷大都是氧化物而且不導電,因此常做為絕緣材料。但是釔鋇銅氧化物超導體卻同時具有陶瓷特性及超導現象,因此又稱為「超導陶瓷」。 超導臨界溫度 一般在描述超導體時,一個重要指標是「臨界溫度」(critical temperature, Tc),這是指當逐漸升高到某個溫度時,超導材料的超導現象會突然消失,這個溫度即是此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也就是說超導現象只有在溫度低於Tc時才出現,高於此溫度則轉變成電阻不為零的正常態。 除了溫度可以造成超導態與正常態之間的轉換外,磁場與電流的變化亦會造成超導與正常態的轉換。因此超導材料在應用上有三個操作限制:溫度、磁場及電流,其臨界值分別稱為臨界溫度(Tc)、臨界磁場(Hc,代表材料在超導態情形下所能忍受的最大磁場)及臨界電流密度(Jc,代表單位面積所能流通的最大超導電流,安培/平方公分)。 零電阻 一般而言,超導態具有「零電阻」與「完全反磁性」兩種現象。超導現象最重要的就是「零電阻」,即完全沒有電阻,因此,電流不會有所損耗,而成為永久電流。一般的導體,電阻是因原子熱振動或晶格缺陷等阻礙電流流動所造成;但在超導狀態下,自旋相反的成對電子組成古柏偶對(Cooper pair),這種成對電子在傳導時不受晶格中離子的妨礙,因此形成零電阻現象。為什麼同樣帶負電的電子能夠不互相排斥而形成古柏偶對?負負不是應該相斥嗎?為何反而會相吸?巴丁、古柏和薛瑞佛三人(J. Bardeen, L.N. Cooper, and R.J. Schrieffer)利用量子力學對此做了計算與解釋: 在低溫時,古柏偶對中的兩個電子會藉由帶正電的原子核的協助,由相互排斥變為非常弱的相互吸引,使得古柏偶對因此存在。當外在溫度升高、磁場增強到某臨界值時,會使古柏偶對遭到破壞,造成超導現象消失。 但是此理論的臨界溫度上限約為 40K,就目前發現的高溫超導體觀之,此理論或有修正的必要。目前,還沒有任何理論能夠完全解釋高溫超導現象,科學家對此仍努力不懈,同時希望能發現更高臨界溫度的超導材料。 完全反磁性 超導體的內部磁通量為零,磁力線無法進入超導體,這個性質又稱為「麥士那效應(Meissner effect)」。這種現象產生的過程是: 當超導體放入磁場中時,超導體和一般導體一樣會產生感應電流,而超導體的電阻為零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