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究

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究摘 要:祭天礼中的三岁一亲郊制虽肇端于秦,但宋以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其制度内涵亦呈现出多重内容。降及宋代,三岁一亲郊制开始趋向稳定。在制度内容上,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主要包括南郊大礼和明堂大礼。在制度路径上,它开始实施于宋真宗朝,形成定制于宋仁宗朝明道年间,完善于嘉?末年。三岁一亲郊制能在宋代发展完善,不仅与宋代中央集权的强大、新儒学的理论支撑息息相关,同时,祭典和赏赐的耗费、礼仪的繁冗以及中国古代祭天礼由繁至简日益世俗化的趋向亦构成了三岁一亲郊制逐步稳定的深层动力 关键词:宋代;三岁一亲郊制;南郊大礼;明堂大礼 作者简介:杨高凡,女,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法学院教师,从事宋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现象的历史教训研究”,项目编号:10BZS028 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1)06-0141-07 收稿日期:2011-03-18 祭天是皇帝身份的象征,也是政权合法化的标志。在中国古代祭天礼仪里,三岁一亲郊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每三年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南郊或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的制度,不仅区别西周天子每年亲自举行的祭天礼,亦在规格、仪式等方面与后代有司摄事的祭天常礼相迥异。宋代是三岁一亲郊制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古代祭天礼中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对该问题学术界已有相关探讨,但多属宏观阐释。①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作进一步细化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中国古代礼制演进的整体认识 一、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的渊源 三岁一亲郊制是中国古代祭天礼的重要内容,肇始于秦。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实行“三年一郊”,并赋予祭天礼中的大礼地位,以区别于皇帝不亲自参加的其他祭祀常礼。然秦朝短祚,西汉建立以后,初期三岁一亲郊制等同废止。至元光二年(公元前133),汉武帝“初至雍,郊见五?。后常三岁一郊”,才重新恢复三岁一亲郊制。如果从西周天子“天必岁祭”观之,三岁一亲郊制是秦汉祭天礼的重要转变。不仅皇帝亲祀昊天周期延长,而且其他祭祀种类由繁至简,沦为祭天常礼,由有司主持举行,其规格、仪式等也无法与南郊大礼相提并论。但汉武帝之后,三岁一亲郊制也出现波动,“昭帝不亲郊。宣帝神爵以前十三年不亲郊,以后间岁一郊,元、成如之”[1](卷69《郊》,P630)。可见,秦汉以来,中国传统的祭天礼虽出现了新的变化,但尚未形成定制,因人而行,因人而废,都未能长期坚持下去。西汉灭亡后,中国古代的祭天礼长期陷入混乱状态,三岁一亲郊制已无法实施。隋唐建立,荒废已久的祭天礼得以恢复、发展。三岁一亲郊制亦在唐玄宗时得以重建。马端临称:“至唐中叶以后,始定制于三岁一郊祀之时,前二日朝享大清宫、太庙,次日方有事于南郊。”①但同秦、汉一样,此时也未能始终贯彻执行之。总体上看,宋代以前,三岁一亲郊制并未真正实施。元代学者袁桷总结道:“古者天必岁祭,三岁而郊非古制也。然则曷为三岁而郊也,三岁之礼始于汉武……至于后世不原其本而议其末,三年之祭犹不能举。其能力行者,若唐之太(笔者按:当作玄)宗享国长久,亦不过三、四。”[2](卷41,《祭天无间岁议》)袁桷之言虽有失误②,但对宋以前三岁一亲郊制实施概况的描述基本正确 由于三岁一亲郊制在宋代以前停废无常,致使其内容也不十分明确。秦、汉时期三岁一亲郊制大概指皇帝每三年一次于咸阳(秦朝)或雍(汉朝)南郊行大礼,其时间亦非十一月冬至日③。隋唐时期,长期混乱的祭天礼制有所恢复。“唐开元中,始定每岁常祀皆有司摄事,一如三代旧典。惟三岁天子亲郊,则于南郊合祭天地。”[3](卷8,《天子亲祀天地当用合祭之礼》)但考诸祭天实践,唐玄宗所行郊礼时间有十一月冬至日,有正月,有二月,即使加上九月吉辛日的明堂大礼,唐玄宗亦不完全遵照正月祈谷、四月雩祀、季秋明堂、冬至南郊祭天之制,其二月祭天礼是唐初已定的一岁四祭天之礼所没有的祭礼。总体来说,无论是从祭天的周期频率上,还是从祭祀时间、类型上来讲,三岁一亲郊制在秦汉及唐朝时期都不完善,亦表现出多重内容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其所含内容亦十分明确。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三岁一亲郊制是指皇帝每三年一次于十一月冬至日在圜丘行南郊祭天大礼,即“三岁一亲郊”的“郊”仅指冬至南郊大礼而已。史云:“旧传三岁拜郊或明堂大礼。”[4](卷1,《大理寺豕祭》)“故事,三岁一亲郊,不郊辄代以他礼。”[1](卷71,《郊》)“臣等检讨旧典,昊天上帝一岁四祭,皆于南郊,以公卿摄事。惟至日圜丘,率三岁一亲祀。”④上述史料记载,皆是狭义,仅指南郊大礼。而从广义上看,宋代三岁一亲郊制之“郊”是指祭天大礼,既包括南郊大礼,又包括正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