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寻找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邓小平下令寻找英雄柴云振
柴云振是一个传奇英雄,而寻找柴云振的过程也是一个传奇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许多家新闻媒体都先后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一位失散了30多年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终于被原部队找到,并佩戴上了早就属于他的英雄勋章。他叫柴云振,是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七班班长。从此,柴云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传奇英雄
说起寻找英雄,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叫李天恩,是一位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兵,抗美援朝期间,他是志愿军十五军军部《战场报》的记者。后来这支部队改建成空降兵,他又当过军政治部的宣传处处长,1983年离休后,军首长请他出任空降兵十五军军史编写组组长
在军史编写的过程中,军史编写组接到军首长给他们下达的任务,就是寻找英雄柴云振。同志们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查找,可是柴云振的情况很特殊。因为,自从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他的英雄勋章就一直没有人来领。部队也不知他的下落,他的籍贯是哪里?他当时是牺牲了还是仍健在?他的英雄事迹详细情况又是怎样的?可翻遍了部队保存的档案资料,也没有找到答案。军史组成员知道李天恩在抗美援朝时就采访过柴云振的事迹,应该多少知道一些情况,就向他请教。李天恩说:“我也没有见到过柴云振本人。是得知他的事迹后,到他们团里去找他的战友们采访的。”
李天恩的回忆,把大家带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志愿军十五军在朝鲜战场上是支响当当的英雄部队,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来自这个部队。柴云振所在的一三四团八连是其中的一个英雄连队。就是这个连队,在后来的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坑道作战34个昼夜,毙敌逾千,该连有一面被穿有381个弹洞的战旗,至今还保存在军事博物馆里,被誉为“上甘岭特功八连”。电影《上甘岭》中的那个八连就是以这个连队为原型的。在参加上甘岭战役之前,这支部队曾经在朴达峰打过一次漂亮的阻击战。柴云振就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成为英雄的
朴达峰位于金化西南30多公里处,山势险要,是敌人进犯金化的必经之地。1951年5月28日拂晓,美国侵略军第二十五师和加拿大第二十五旅,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朴达峰扑来。担负阻击任务的是志愿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经5天5夜的激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志愿军丢掉了两个山头,敌人已逼近我三营前沿阵地,情况十分危急。营长武尚志将该营剩余人员全部编入第二梯队,全线设防,拼死阻击,同时命令八连七班班长柴云振带领9名战士出击,坚决夺回已被敌占领的两个山头,堵住敌人进攻缺口。柴云振毅然接受了任务,凭他的借机智和勇敢,先后将两个山头夺了回来,并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仗打到第七天上午,2号山头阵地上只剩下柴云振一个人了。他利用战斗间隙,从敌人尸体旁拣了六七支加拿大冲锋枪和两箱半手榴弹,随时准备迎击敌人新一轮的进攻。很快,敌人开始进攻了,他们组织了一个排的黑人士兵敢死队往山头上冲。柴云振沉着应战,利用有利地势,端起机枪、冲锋枪,轮番向山下扫射,将成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扔向敌群。到中午时,弹药耗尽了,他就端起刺刀和冲上山头的敌人展开殊死的肉搏战
此时柴云振已经杀红了眼。他挥舞着枪刺,像发疯了一般,和敌人拼杀起来。当他的面前只剩下最后一个敌人的时候,他的力量已消耗到了极点。然而,他仍然拼出最后的力气,把刺刀刺进了那个比他块头大得多的美国士兵的胸膛。就在同时,那个美国士兵的刺刀也挑穿了他的腹部
随后,我军的增援部队赶了上来,阵地被牢牢地占领了。战斗结束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柴云振,在阵亡官兵的名单中也没有找到柴云振的名字
1954年,部队回国以后,组织上就指示有关部门开始查找柴云振的下落。根据一份当时保留下来的花名册,给他所在县的政府发了一份调查函,回函说该县查无此人。(后来才搞清楚,那份花名册籍贯栏里,只填了县名,没有填省名,而且县名还填了一个音同字不同的县。)后来,部队经过几次整编,驻地也不断变动,原先的一些老同志调走的调走,退役的退役,加上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寻人的事也就顾不上了
到了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邓小平会见了他。两人自然谈到30年前的那场战争,金日成代表朝鲜国家和人民感谢中国的帮助和支持,还顺便向邓小平打听原志愿军十五军的战斗英雄柴云振的情况。十五军前身属于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当时的军长是秦基伟。正好,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这次会见时也在座。听到问话,秦基伟回答说:“柴云振是原志愿军十五军的一名战士,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朴达峰战斗中英勇顽强,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接着又说,“我们现在暂不清楚柴云振的情况,一旦打听到消息,一定及时向金主席报告。”邓小平听了秦基伟的介绍,当即指示说:“尽快派人寻找柴云振。只要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