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诗意守护及人性本真温情呼唤.docVIP

文化传统诗意守护及人性本真温情呼唤.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传统诗意守护及人性本真温情呼唤

文化传统诗意守护及人性本真温情呼唤作者简介: 谢绍珩(1990―),女,湖南娄底人,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 [摘 要] 《吉祥如意》是新世纪诗化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优美隽永的笔调描述乡村的优美隽永,净化着我们日益浮躁不安的心灵”而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家用诗意唯美的文字细腻书写端午节的风俗人情,诗情而生动的娓娓讲述更强化着传统节日的文化蕴涵,也是对文化传统的诗意守护。同时,作家还借助儿童语言和心理动态来透视人性本真的善良和爱心,主人公们淡定的生活态度和朴素的生存哲学,既深触人性的仁善之端,也在呼唤着人性的返璞归真。? [关键词] 郭文斌;文化传统;诗意守护;人性的温情;返璞归真? [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23-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62[本刊网址] http://www.省略 郭文斌的短篇小说《吉祥如意》曾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高度评价它“以优美隽永的笔调描述乡村的优美隽永,净化着我们日益浮躁不安的心灵”。《吉祥如意》典型地代表了郭文斌小说的诗化风格和美学追求,散发出纯天然的真、不做作的善、超功利的美。这样的作品宛若优美隽永的乡村牧歌,自然清新,纯净澄明,淡泊宁静,让人陶醉和感动。作家用蘸满诗意的文字还原西部农村的乡风民俗,守护民族文化传统;用饱含温情的语言再现家乡人的质朴单纯,呼唤人性的本真。? 一、文化传统的诗意守护?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外来文化、新潮文化以强劲的攻势挑战和抗衡着传统文化。而文学对这种文化观念更新和时尚因素往往更为敏感,也更易于接受。但郭文斌“于纷繁中守持宁静”,诗意地耕耘着传统文化的一方净土。这首先体现在作家对民族传统节日和独特地域风俗的关注上。《吉祥如意》就是一幅端午风俗画,一首端午文化诗。作家用诗意唯美的文字认真细致地叙写着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并与传统文化产生感应和关联,凸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小说的主人公五月、六月是姐弟俩,小说开篇第一句就是“五月是被香醒来的”,这甜蜜的香气来自娘蒸的热气腾腾的甜醅子。它揭开了喜气的端午节风俗画的序幕,也奠定了作品诗意的书写基调。接下来作家依次勾画出家门上插柳枝、花馍馍供神、磕头、吃供品、绑花绳、上山采艾的图景,还穿插了端午节前买香料、缝香包的场面。这一系列乡风民俗经由作家的娓娓讲述,更见其诗情画意和生动有趣,并且蕴含着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小说描述的节日习俗对我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说它陌生,是因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经忽略了许多道风俗习惯的程序;说它熟悉,是因为它触动和牵连着我们传统文化的心理基因。我们跟随作家诗意的文字重温传统节日的文化蕴涵,也是让我们的心灵在这醇厚的风情中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作家用“端午节”这面传统节日的镜子来映照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开起了一扇洞见传统文化内在意蕴的窗子,那就是“吉祥如意”的美好祈福和祝愿。正如小说题目所示,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温暖祥和的审美体验,一种文化传统的亲近感和共通感。小说中写到,爹向天点香,往地上奠米酒,然后极其庄重认真地念了祝词,以示对天地及其孕育万物的虔诚祈颂;五月告诉六月,采艾叶时,只有天的儿子太阳蛋蛋和地的女儿露水蛋蛋两人全在时,采到的艾才叫“吉祥如意”。可见,小说中的人们对天地始终心怀仰慕和敬畏,他们执着坚定地认为天地有吉祥如意而不言。这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内涵在作品中的生动体现。作家借人物语言传达自己的温馨祝福;他希望“处处都吉祥”,把吉祥如意的祝福感融入艾中,融进太阳蛋蛋和露水蛋蛋里。这样,“吉祥如意”所代表的深层文化心理和祝福感,就在字里行间弥漫开来。? 在郭文斌看来,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神秘”和“巨大的审美上的紧张”,因此他对传统文化始终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崇尚和敬畏,就像《吉祥如意》中六月的爹在上供时那样庄严和虔诚。阅读《吉祥如意》,我们会获得关于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多向往和怀想。? 二、人性本真的温情呼唤? 沈从文曾长期致力于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搭建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从这个意义上说,郭文斌或许可称得上“当代的沈从文”。《吉祥如意》就是郭文斌怀着赤诚之心搭建的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同样是本真的“人性”。? 小说叙事以两个童男童女的视角展开,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和心理,使作品清澈空灵,字里行间透着“人之初”的喜悦。姐弟俩对什么是“童男童女”各抒己见,姐姐五月说童男童女是“铜做的”,弟弟六月说童男童女是“没有当过新娘和新郎的人”。童男童女一起采艾时,六月觉得大家每一个人都是美好和可爱的,包括平时憎恶的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