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少斌残酷世界目击证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少斌残酷世界目击证人

杨少斌残酷世界目击证人“不是我在制造暴力、恐怖和惊悚,而是暴力,恐怖和惊悚正是真实的世界。”      海洋、天空是蓝色的,灾难是蓝色的,所有的画都是蓝色。 9月底,杨少斌在尤伦斯搭建了他的“蓝屋”,从血肉模糊的“红人”走向“蓝屋”的杨少斌,找到了下一个自己。  搭建灾难之屋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厅的四面墒被杨少斌布茕成两两相对的4而绘画墙。“有一种对视的感觉。蓝屋容纳了众生在自然界所面临的困境,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自然界渺小的局部。在蓝色的包围中,我希望作品像海洋一样神秘、涌动、沉浮,画面的质感像蓝丝绒一样平滑。”   他的画面里有参与制定《京都议定书》和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领导人肖像,平民图像则有被核辐射、化学污染的孩子,或者地震、飓风、洪水等的受灾者。 杨少斌故意突显人物的真实性。“这次比之前更安静。蓝色画画就是特别安静,激动不起来,没有很张扬的情绪传达给你。”   5年来,他只潜心做了“煤矿”和“蓝屋”这两个项目。煤矿系列在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展出过,还参加过亚太三年展、沙迦双年展和上海双年展,并被惠特尼美术馆董事、昆士兰美术馆董事和美国船王收藏。但杨少斌仍最喜欢“蓝屋”,“因为毕竟下了很大的工夫在做,百分之百精力投入,这一点是没有遗憾的”。 画了整整一年,不顺手的时候也不少。“这种蓝很难画,画不好的话特别俗气。差不多扔掉20多张,就是画着就不对了,最大的困难就在这,着急。”   杨少斌说自己的艺术里绝对没有风花雪月,包括这个展览关注的还是生存环境的问题。“我对残酷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扩展,过去是红色为主,现在变成蓝的了,蓝色的背后也是灾难,只不过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那么大的冲突。我个人的作品脉络,应该是继续往深刻里探究,越来越单纯,一直做减法。残酷性依然存在。”   也许还将走向别的颜色,但杨少斌说他一定会残酷下去,“这似乎是我的一个标志”。  纵深800米的残酷      “没有煤矿,就没有蓝屋。”尤伦斯馆长桑斯正是看到《X――后视盲区》后找到他。“蓝色的煤矿工人画得非常美。我个人对蓝色也非常迷恋,问他是否可以做一个有关蓝色的展览。”桑斯说。 “如果真有一个上帝站在高处,他看到的肯定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含情脉脉,而是对峙、搏杀,上帝嘴里哼的也肯定不是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而是左小祖咒般的坏调,还可能一脸坏笑。”   杨少斌说,这个让人疼痛的世界在不断地制造病人,我们都是受害者。在揭示它的病症上,他愿意是个冲锋陷阵的战士。 2005年到2008年,4年多他只做上个“煤矿项目:《纵深800米》和《x――盲区》。他去全国各地考察了五六十个煤矿用现实主义手法在画廊再现煤矿的残酷。矿工们已无法清洗的、和煤―样乌黑坚硬的肺让人触目惊心。 “煤矿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展览。命运就到这了,必须要做。”作为开滦煤矿的子弟,他似乎天生就被赋予了这种责任。 许多熟悉杨少斌的人,都疑惑这还是杨少斌吗?杨少斌解释道:“我的艺术始终关注残酷性,红色系列是内心的恐惧,煤矿是外部世界的残酷。”      唐山大地震,震碎了安全感      13岁经历唐山大地震,杨少斌称自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而j她是其艺术最深的根源。 1991年8月28日,28岁的开滦煤矿矿工子弟杨少斌揣着1000块钱只身来到北京,当时的他不会想到8年后会进入威尼斯双年展,更不会想到20年后将跻身胡润艺术榜50强。 没上过美院的“盲流”艺术家杨少斌,读了一所叫圆明园的“大学”。他在圆明园画家村出道,身边人是方力钧、刘炜、岳敏君,大家知道的第一个杨少斌,顺理成章也画起了“玩世”,   有血性艺术家不会甘心永远跟着别人当偏将。况且他画得也很累,“感觉像挖空心思逗人乐”。就如栗宪庭所说,他是一个无法泼皮起来的人,无法靠玩笑消解内心的紧张。 “1997年底,开始画大肖像是彻底解放,跟玩世脱离关系。,而他真正被大家接受,正是转向画“红色系列”。“1993年,我有一段感情上的变故,从那时起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加上圆明园的生存环境像黑布蒙住眼一样看不到未来。对我来说,这时到了寻找暴力的时候了。”   1994年,他画了4张一米见方的名为《很暴力》的画,其中的暴力和伤害都是亲身经历。王朔评价杨少斌的画说:“那种暴力的感觉啊,就是真能让我觉得有一点冲击。”      震动人心的架上“暴力”      本来杨少斌已经有画廊代理,不仅生活不再靠朋友接济,还在宋庄小堡买了房子。但转型后,画廊很反感杨少斌血肉模糊的“红色系列”,“你画得那么难看,只能自己卖了”。除了瑞士人乌里“红色系列”几乎无人问津。艺术经纪人冷林毫不客气地说:“画得挺好,但是需要你出名以后才能卖得出去。”   “1999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就是从这时起成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