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经济自由放任主义不适应 虚假市场繁荣使供需矛盾尖锐 过度股票投机导致金融市场不稳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供需矛盾突出, 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 (2)表现: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濒临破产。 世界性危机因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欧美国家贸易战、经济战 加深了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社会危机。 促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各国对外转嫁危机,不仅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更加尖锐,而且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评价: 繁荣与危机总是相关——防患于未然。 国家和政府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 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必须共同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5)大危机的教训 三、罗斯福新政 (1)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2)全国上下强烈要求改革 (3)罗斯福击败胡佛, 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勇于改革的胆识和创新 。 1、背景 “自由放任”的美国胡佛政府(1929--1932) A、反危机措施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稳定工资和物价。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以鼓励企业投资。大幅度提高关税。 1932年,为赢得选举,胡佛被迫采取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货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货款,进行救济。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胡佛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B、失败原因 经济危机对美国的金融、工业、农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生产跌回到1913年水平。失业人口大增,社会动荡,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的边缘。 C.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2、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整顿银行 恢复工业 农业生产 举办救济公共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提问:1、概述罗斯福总统整顿银行政策出台的背景? 2、结合课文指出整顿银行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问题:《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它们的生产规模?《工资工时法》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劳工.福利 E C B 第一阶段 33--35 第二阶段 35--39 贯彻始终 33--39 复兴(Recover) 改革(Reform) 救济(Relief) 3、罗斯福新政突出特点与实质 (1)突出特点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其他特点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开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2)实质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其中的“旧”如何理解?“新”又如何理解? “旧秩序”指的是原有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新运用”指的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即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