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汽车专业中级工考证教案(三)
柴油机高压油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故障现象】
柴油机难以启动。松开喷油泵放气螺钉,拉动手油泵,放气螺钉处出油正常,但缸喷油器无油喷出或喷油不正常。
【故障原因】
1)喷油泵引起的故障
①柱塞与套筒间隙过大或两者粘滞。 ②挺杆与柱塞脚间隙过大。
③出油阀粘滞或密封不良或其弹簧折断。④溢油阀密封不良或其弹簧折断。
⑤油量调节叉或扇形齿轮固定螺钉松动或脱落.使柱塞滞留在不供油位置上。
⑥供油齿条卡滞,使柱塞不能转动或转动量过小。⑦加速踏板拉杆处于不供油位置。⑧联轴节主动盘或从动盘连接键损坏。
2)喷油器引起的故障
①针阀喷油孔堵塞或过热咬死。 ②针阀积炭或烧结而不能开启。
③压力弹簧调整过硬。
3)高压油管引起的故障
①高压油管破裂或其接头松动。②高压油管中有空气。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启动发动机,观看喷油泵输入轴是否转动慢或不转动,联轴器是否连接可靠,高压油管有无漏油或空气渗入。
②若上述检查均正常,可在发动机运转时,用手触试各缸高压油管,若感到有“脉动”,说明故障不在喷油泵而在喷油器上;若无。‘脉动”或‘脉动’’甚弱,说明故障在喷油泵上。
③检查喷油泵:
a.将喷油泵的侧盖拆下,查看柱塞弹簧有无折断而卡住或柱塞咬住。
b.来回扳动操纵臂,查看齿杆与衬套配合有无过紧而咬住,使齿杆始终停留在停车的位置上,同时查看调节齿轮的螺钉有无松脱而引起供油量减少。
c.若上述检查均良好,可将喷油泵的高压油管拆下,用喷油泵的手动泵把泵油。若喷油泵的出油阀处有油溢出,说明出油阀密封不严,有污物,或弹簧折断、磨损过大。
d.若没有油溢出,应进而检查高压油路中有无空气用起子撬动喷油泵柱塞弹簧座做喷油动作(将齿杆放在供油量最大位置),使燃油从油阀中喷出至不再有气泡为止。旋紧高压油管再撬动几次喷油泵的弹簧座,使喷油器喷出燃油至外面能听到有清脆的“噗噗”声为止。
④若上述检查均属良好,应检查喷油器:可将喷油器从缸体上拆下,仍接回到高压油管上,用起子撬动喷油泵弹簧座,做泵油动作,若喷油雾化不良,说明故障在喷油器,应拆检。
方向机检修
汽车底盘部件检修
3种形式:蜗杆滚轮式、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
(1)拆卸步骤(蜗杆曲柄指销式)
双头螺栓一侧盖一摇臂轴一转向器下盖一蜗杆连轴承一上盖油封一壳体
①拧下放油螺栓放出转向器中的润滑油,然后重新装回原位。
②用两个M14的螺母并在一起拧入转向器侧盖上的双头螺栓上,拆下双头螺栓。
③拆下侧盖上的其余6个螺栓,取出侧盖。
④拧下转向器下盖紧固螺拴,取下转向器下盖。
⑤用铜锤或木锤轻轻敲击蜗杆花键端,取出蜗杆等零件(敲击时蜗杆应垂直,以防损坏油封)。⑥拆下转向器上盖紧固螺栓,取下上盖、油封等零件。
(2)清洁
清洗各零件,去除锈迹及油污。
(3)检修
1)壳体及盖
不能有0.1mm的裂纹,不重要的裂纹可用粘补法修复。各接合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应≤0.10mm。螺杆两端轴承外径与承孔的配合间隙为0.02~0.045mm。壳体与衬套的配合间隙不能大于原标准0.02mm。
2)摇臂轴
不允许有任何性质的裂纹,摇臂轴与衬套配合间隙应为0.03~0.08mm,弯曲量≤0.15mm,油封轴颈位置的磨损≤0.25mm,三角形花键扭曲≤lmm。止推轴承锥形位置不允许有剥落、严重斑点及台阶形磨损,转动要灵活,止推轴承不允许损坏或松旷。
3)蜗秆
转向轴不得有裂纹,蜗杆弯曲应≤0.l0mm;蜗杆应无裂纹、斑点、梯形磨损:齿面和轴承滑道不能有严重斑点、凹痕及台阶形磨损。
4)轴承
应转动自如,滚道不能有裂痕、斑点、压坑、剥落。轴承与承孔的配合间隙为0.02~0.025mm。检查蜗杆的推力轴承是否损坏。推力轴承装配时,调整预紧度为0.8~l.6N。与轴颈的配合间隙应≤0.10mm。
5)方向盘
胶壳不允许有爆裂现象。
6)装配和调整步骤
①将转向器壳体竖立固定,轴承外圈压人壳体承孔(有滚道的一面向内),并使其距离壳体端面12.5-13.0mm。
②将“O”形密封圈套装到轴承垫块的槽中,然后装入轴承垫块。
③装复转向器下盖及其衬垫,以30~60N.m的力矩对角紧固好其固定螺栓(此时,下盖上的调整螺塞应处于退出位置)。
④利用压力机将上、下轴承内圈压装到蜗杆上(圆弧面向外)。
⑤使转向器壳体的上盖轴承孔朝上放置,敢入下轴承保持架及蜗杆。
⑥放好蜗杆的上轴承保持架,压入蜗杆的上轴承外圈,使其到壳体上端面的距离为12.5~13.0mm。
⑦在上盖上放好“0”形密封圈、转向器上盖油封(刃口朝上)及原来的垫片(垫片总厚度为1.2mm)。
⑧用内六角扳手将转向器下盖上的调整螺塞拧到底,然后再退回1/8~1/4圈。以50N.m的力矩拧紧调整螺塞的锁紧螺母:调校后蜗杆应转动灵活,轴向推拉应无间隙感觉。
⑨在压床上用心棒将摇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