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单元
二 纪念刘和珍君
教学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领会课文的中心意思,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悲”“愤”交集的感情。
2.领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3.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文说明
本文分七个部分。第一、二、三部分主要是怀念和哀悼,第四、五部分侧重于揭露和控诉,第六、七部分重点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这三个方面交错融汇,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缘由。
作者“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是纪念烈士,安慰死者在天之灵;二是揭露敌人,控诉黑暗的社会。只是在极度的悲哀中,“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程君的敦促,触发了作者的悲愤情绪。“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使作者“出离愤怒”,于是决心将自己的最大哀痛向这非人间的社会显示,使敌人以“我”的苦痛为“快意”。这两句话含有深意。人民的苦痛,当然就是敌人的快意,所谓“亲者痛,仇者快”。但这种苦痛是由于敌人制造暴行而产生的。因此,显示哀痛的过程实质就是揭露敌人暴行的过程,也是作者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味”公诸于世的过程。以揭露敌人、控诉黑暗社会为目的写的纪念文字,正是奉献给死者的最好祭品。
第二部分,进一步说明写这篇纪念文章的目的。
真的猛士,就是指像刘和珍这样的革命志士。这样的人,敢于面对黑暗的现实,能凛然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为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献出鲜血来变革黑暗现实为幸福。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而那些无所作为的庸人则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忘却”了历史的教训,鲜红的血变成了“淡红”,浓烈的悲哀也就变得“微漠”了。他们的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于是,作者“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里,作者告诉我们,他写纪念文章的另一目的,就是要激励后人,不要忘却,不要“暂得偷生”,要像真的猛士那样继续战斗,去改变那“似人非人的世界”。
第三部分,追叙同刘和珍的交往。
作者对刘和珍的悼念并不仅仅出于师生之情,而是对“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怀念与尊敬。这就使作者的纪念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和细节描写等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回忆了在“女师大事件”中刘和珍的表现。敢于“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这说明刘和珍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富于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临危不惧的思想基础。而她对人,“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后文又多次提到这一点,与之照应。突出刘和珍的“微笑”“温和”,除了表现她文静、善良、乐观的性格风貌外,也反衬出敌人虐杀的凶残,对反动当局污蔑这些学生是“暴徒”的无耻谰言作了有力的驳斥。
第四部分,以刘和珍等遇害的事实,揭露反动统治的下劣凶残。首先记叙听到噩耗。“居然”与“颇为怀疑”呼应,表明出乎作者的意料,映衬出反动派的极度凶残。接着,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不惮”“不料”“不信”这几个词语,说明反动军阀的下劣凶残远远超出自己的推测。然后再将记叙和议论融为一体,以烈士的尸骸为证,揭露段政府的虐杀暴行和流言家的无耻。两个“但”字句,简练有力,把斗争矛头直指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最后,作者抒发极度悲愤的感情,并在其中融入了议论的成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明作者悲愤之极。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是反动统治者制造的“惨象”和流言家制造的“流言”造成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一选择复句分析了沉默可能出现的两种结果。如果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有灭亡的可能。作者并不认为我们民族会永远沉默下去,他呼唤在沉默中的“爆发”。这样写,有利于启发读者思考,激励人们警觉起来战斗,也表现出作者对革命的召唤和期待。
第五部分,记叙刘和珍等遇害的经过,赞扬烈士临难不苟、互相救助的高贵品质,控诉反动统治者的暴行。文章先具体叙述刘和珍等被虐杀的过程。作者赞扬青年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伟大精神,同时用“罗网”一词,揭露了段政府的虐杀是有预谋的。后两段是抒情,同时融入了议论。“当三个女子……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一句,对其中“惊心动魄的伟大”理解不一。一种认为是反语,嘲讽段政府对手无寸铁徒手请愿学生的“攒射”;一种认为是赞扬三个女子。“赞扬三个女子”的说法较好,但赞扬三个女子“从容”“沉勇”的目的也是反衬段政府的暴行。下句中的“伟绩”和“武功”是反语。既揭露段政府的暴行与历史上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这次暴行是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