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二单元
七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要求
1.把握文章的内容及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熟悉本文的写景方式。
3.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笔调清新、语言优美的散文。作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通过对“立于山脊”的小屋及其周围环境的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寄托了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抒发了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立足于小屋之外和立足于小屋自身这样两个角度看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这是立足于小屋之外所见。
这部分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3自然段)是立足于山外,写小屋与山的关系。这是全景。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两者的关系,好比一片风帆之于一望无际的水面,一只飞雁之于辽阔无边的天空;是单纯底色上灵动的色彩,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比喻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
第二层次(第4~7自然段)是立足于山上,写小屋与树的关系。这是局部的近景。作者运用比衬的手法把这两者的形象写得十分美丽:“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树的“美妙的绿的背景”,衬托出小屋的“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树与小屋各具特色又不失和谐。
第三层次(第8自然段)是立足于山下远望,继续写小屋与树的关系。这是仰视中的局部远景。小屋在树木的掩映中“若隐若现,凌空而起”,翩然的姿态,像鸟似蝶,“轻灵而自由”。
第二部分(第9~18自然段)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立足于小屋所见。
这部分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花园比小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但花园中的小路却是这袖珍型花园的大道。“领土”是有限的,“领空”却是无限的。“有形”的围墙围着紫藤、月季之类的鲜花,那“无形的围墙”也围住的一些花——云霞也许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
作者将小与大、有限与无限、有形与无形、地上的与天上的比照着写,不仅写出了小屋周围环境的优美,而且不失诙谐幽默。末句将天上美丽的云霞比作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新颖奇特,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层次(第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满山皆树,满园皆花,又“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写小屋富于变化的光线,作者说它既有“科学的时间性”,又有“浪漫的文学性”。前者是指光线准确无误地按照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后者是喻光线的明暗、色彩富于变化。
第三层次(第13~14自然段)写小屋与外界的交通。小屋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它与外界的交通只有一条山路。小屋是“我”出外、归来的起点和终点,山路连接的是快乐和幸福。
第四层次(第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与白天的清晰相反,夜晚的小屋是“朦胧的”。山上疏落的灯光把“黑暗照淡了”,使“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也幻成“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空中楼阁”不必养鸟,无须挂画,因为它就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至此,作者热爱与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怀表露无遗,这就点明了题意。
如果说文章第一部分重在对小屋及其周围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那么第二部分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则更多地渗入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比如,明明是“受了土地的限制”,“领土”是有限的,但“我”却有一个可供“游目骋怀”的“无限大的‘领空’”;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晓暮昏的光线变化有其自然的节律,但“我”却以为“犹如在花蕊中一般”,光线的变化是“花蕊”的“绽开”与“花瓣”的“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不便行车的“山路”,“我”却管它们叫做“幸福的阶梯”和“空中走廊”;夜幕灯影的小屋,明明仍是小屋,但我只觉得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先实后虚,由实而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诗一般的朦胧境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写景的角度富于变化。交代小屋的位置,是站在山外以仰角描绘出一幅远景。交代小屋的背景,先是站在离小屋不远的地方 (即文中的“近看”),以基本上是平视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有屋有树的全景;然后“换个角度”,远远地站在山下,又以仰视的角度描绘远景。写小屋的“领土”(包括花园和小路),是站在院内,以俯视的角度看眼前的近景或特写;写“领空”则是以仰角写眺望到的远景。写光线变化,是站在山外,在不同的时间定点观察同一景物的远景。写出人的交通要道,是移动镜头,或摇向左,或摇向右;写夜景,则是或俯或仰,忽上忽下,时近时远,变化多端。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景物,语言清新流畅。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