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2 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VIP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2 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2 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2 王安石变法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一、选择题 1.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  ) 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 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马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 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5.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贫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 ……平籴(买入粮食)之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请完成: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土地方面的什么问题?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粮价方面的什么问题? (4)针对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自议新法,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熙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数与安石争论”,“御史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 请回答: (1)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反对的主要原因何在? (2)变法最初都能推行的共同原因又是什么? (3)两次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王安石”“金融管制的办法”等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应选D项,因为青苗法是指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将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是“金融管制的办法”,故选D项。 答案:B 解析:采用排除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是保甲法的目的,而不是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行的主要目的,故可排除①;青苗法、募役法也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除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使北宋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故应围绕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进行判断,②④所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C项中“否定”不正确;B、D两项中的“私人办学”“地方教育”均不符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答案:A 解析:图1反映出官僚、地主对变法的反对和抵制态度以及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失当的问题,图2反映出新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但是,这些问题都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变法针对时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答案:(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重视农耕)。 (2)平均土地。主要针对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 (3)由政府买入或卖出粮食调剂粮价的做法。主要针对富商大贾控制粮价从中渔利。 (4)新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而失败(或新法被废除)。 说明:靠封建统治者自身内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和人民疾苦等问题,也说明了北宋政治的腐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知识迁移和历史阐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