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VIP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后训练 人民版选修1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1.有人评价说,北宋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前代的教训 2.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 408.1 1 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 641.2 3 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 021.3 5 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4.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5.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6.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宋统治黑暗腐朽 ②财政危机的困扰 ③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④阶级矛盾的突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范仲淹 7.(原创)右面的塑像是中国人民对一位改革家(范仲淹)的纪念。下列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整顿吏治的改革得到百姓的赞赏 B.“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现了其崇高志愿 C.触及官僚贵族的利益是其新政失败的根源 D.宋神宗的支持是其改革的保障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材料二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 材料三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材料二、四对宋初改革的措施是怎样评价的?你认为应如何评价?1. 答案:C 解析:题干中隐含的关键信息是北宋官员数量庞大,但又行政效率低下,结合本课所学“三冗”的史实可以判定C项最佳。 2. C 解析:农业税的“消长”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①说法错误;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到清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不符合史实。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②符合题意;由表格中非农业税所占比例可知,非农业税已经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③符合题意。 3. C 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是为了镇压“盗贼”和平息“边境扰动”。 4. D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表明澶渊之盟维持了宋辽间的长期和平。 5.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一定的史学理论,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题目中的A、C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地主阶级之所以能兼并农民的土地,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度的存在。 6. D 解析:变法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社会危机和财政危机。 7. D 解析:“庆历新政”开展于宋仁宗执政时期。 8.参考答案:(1)藩镇割据问题。从皇帝直接控制入手,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 (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预防,“内患”“深可惧”。巩固皇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