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一轮复习)emma2014-4-1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落(一轮复习)emma2014-4-11

* 1、种群用于人类又称人口,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概念区别 同一物种=种群1+种群2 +种群3 +…… 同一群落=种群1+种群2 +种群3 +…… 注解1 注解4:群落的主要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又称沙漠、苔原又称冻原或冻土带,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注解2:群落有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注解3:组成群落的物种不是一种随机组合,而是通过长期发展和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群落实际上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过程的产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 狼与 兔;青 蛙与 昆虫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捕食 举例 特点 能量关系图 数量坐标图 关系 名称 注解5: 牛与 羊;农 作物 与杂 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 竞争 举例 特点 能量关系图 数量坐标图 关系 名称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互利共生 蛔虫与 人,噬 菌体与 被侵染 的细菌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寄生 【高考警示】 (1)一个群落中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只是一种,也可能是两种(比如捕食和竞争)。 (2)竞争和捕食曲线的判断: 竞争: ①看最终结果:一种生物数量(甲)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乙)下降,甚至降为0的曲线为竞争曲线;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灭绝,只是两者通过捕食关系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 ②看影响因素: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和食物,则为竞争关系。 捕食的判定: 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 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 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互利共生的关系图实际上应为物质关系图,如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能量),根瘤菌为大豆提供氮(不提供能量)。 (4)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群落的结构 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 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森林的下层,因此下木层和灌木层就会发育得更好。 树冠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表层 下木层 一般来说,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就越多,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栖息(食物和栖息场所),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 水生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表水层 斜温层 静水层 底泥层 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温度变化较大 密度最大,4度 动植物残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夏天温度变化较大的是??????? 层;表水层O2浓度虽然低于冬天,但O2产生量远大于冬天,主要生物学原因 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夏季光照较强,温度较适宜,光合作用强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是指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沙漠里的灌木由于彼此竞争营养和水分倾向于均匀分布,但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是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 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一切都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通俗地讲,空间异质性就是指空间的非均一性,即不同地点的环境条件不同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季节)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群落的季相 群落的季节性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群落类型 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 草原 禾本科植物 阔叶草本植物 植物优势种 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 荒漠 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植物、肉质旱生植物、各种仙人掌等 生物特点:适应缺水环境 苔原 分布:北方针叶林一倍的环北冰洋地带 植被特点: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