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余者的苦闷心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零余者的苦闷心曲.doc

零余者的苦闷心曲   摘要:《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我”在贫民窟居住的一段经历,抒写了自身的艰难遭遇、对感情和理想求而不得的失望和苦闷。作者不借助故事情节却用人物的情绪来结构全篇,让“我”的忧愁在强烈的气场中烘托的深入人心,深刻的传达了零余者的迷茫和苦闷之情。   关键词:苦闷;情绪;零余者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25-01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作家,在他具有自叙传色彩的作品中总是流淌着忧郁和孤寂,营造了零余者特有的感伤和迷茫的灵魂。“零余者”是郁达夫对自我的定位,同时也代表着大批彷徨迷茫的知识青年。他们穷困潦倒、备受摧残,不甘沉沦却无力抗争,是徘徊在黑暗社会的弱者。《春风沉醉的晚上》就是描写一篇身为零余者的男主人公痛苦和迷茫心境的作品。失业后的“我”与烟厂女工陈二妹共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处境艰难相互依赖,然而陈二妹带来的温馨并没有驱走“我”内心的寒意,“我”依然对未来充满了未知和迷茫。小说整个叙述过程涌动着情绪的暗流,弥漫着若有若无的感伤情调,把男主人公“我”的苦闷细腻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   “在沪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小说开始就率真的交代了零余者的毫无所依和漂泊感。三次的搬迁,一次比一次条件艰苦,由贫苦文人的聚集区沦落到和下层女工合租的贫民窟,男主人公在搬迁中透露出生存的无奈和辛酸。在一间黑暗的小屋里,床和桌子都是由书和画架叠成的,“书”的价值在那个时代里已经失去了应有的重视。另外由于营养不良和神经衰弱,“我”已经成为“病”的状态;翻译的稿件迟迟没有人采用,贫穷和疾病已经把“我”折磨得精神萎缩,毫无生气。如果说贫穷和疾病在深深折磨着男主人公的话,理想的失落无疑则造成了他精神的虚空,让其陷入黑暗的阴影无法自拔。   作品中的“我”是留过学的读书人,在此之前对社会是有着很大的抱负的,然而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其心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在小说中“我”始终是与社会相隔离的,因为棉袍的破败不堪,“我”只在半夜的时候游走。文中交代“我”与社会的近距离接触仅出现了一次,就是在繁华的大街上。“我”穿着棉袍之所以在白天出来,是为了去领稿酬,可见男主人公生存的困窘与无奈。“我”走在大街上,看到来往的汽车人力车,穿着华服的少年男女,听着周围嘈杂的声音,也忘记自家的存在,竟唱起了久违的京调。然而当“我”陶醉在用五元钱编织的暖梦里的时候,短暂的愉悦立刻被无情的现实打破:电车司机的怒骂,估衣铺伙计的嘲笑,让“我”又一次无情的被社会放逐,“我”还是个贫苦的零余者,一个被社会看不起的人。这不仅仅是“我”的悲哀,也带着郁达夫的影子。    郁达夫一九二二年,在日本的大学毕了业,回国来东奔西走,为饥寒所迫使,竟成了一个贩卖知识的商人,在中间所受的待遇,让郁达夫感到很苦闷。“我本来原自知不能在艺术的王国里,留恋须臾,然而恶人的世界,塞尽到了我的去路,有名的伟人,有钱的富者和美貌的女郎结成了三角同盟,使我不得不在空想的楼阁里寄托我的残生。”郁达夫曾想到去俄国作劳动者的念头,但是被他的哥哥及时拉住,后来多次自杀未遂,他觉得活在世上,总要做些事情,但是作为一个被高等教育割势的零余者却前途渺茫,只有在黑暗中迷茫徘徊。他但求通过这篇小说来慰藉贫民窟、破庙中那些可怜的读者,相互安慰来求得精神的理解,在内心深处以求得共鸣,这就是这篇小说的创作缘起。它传达了一个零余者对于理想的幻灭和多余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袋里无钱,心头多恨这样无聊的日子,教我捱到何时始尽。啊,贫苦是最大的灾星,富裕是最上的幸运。”这曾是郁达夫的心声,他就是在这样贫苦的生活中苦苦的思索,而反映零余者在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桎梏下的苦闷,正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二   在小说的写作技巧上,作者并没有按照单线结构把“我”的忧愁平铺直叙地表现出来,而是穿插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烟厂女工陈二妹。女工身份的加入,既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又可以把“我”的苦闷情绪多层次的体现出来,两人的相知相处让故事情节充满了张力。因为陈二妹的表现,“我”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心理内涵和性格矛盾,加剧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小说先是交代了“我”因为失业独自一人搬到贫民窟的小屋,在搬来的那天午后,陈二妹出现在“我”的视野里。灰白长圆的面貌、清瘦不高的身体,警惕不多的话语表明了她同样是黑暗社会的受害人。在和陈二妹的第一次交谈时,她以为“我”也是无家可归的人时,眼圈上红了起来,两个人从心理上拉近了距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让两个人相互同情,随之而来“我”面对陈二妹的反常表现也让零余者的苦闷随之凸显,郁达夫把男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