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辛亥革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笔下的辛亥革命.doc

鲁迅笔下的辛亥革命   摘 要: 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不是一场成功的、彻底的革命。在鲁迅笔下,辛亥革命的弱点暴露无遗。本文结合鲁迅作品,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辛亥革命 鲁迅作品 中国社会状况      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导致革命失败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他用文学家犀利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如:《狂人日记》、《祝福》、《药》、《阿Q正传》、《范爱农》、《风波》,等等。有些文章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是重点篇目,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引用鲁迅先生的描述后会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感知更加具体、形象,对分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一、由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也不能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因此使一部分人投机革命,从内部破坏革命。   如在《祝福》中,首先写祝福的情境,最后总结性地写道:“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此。”这段话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并未发生什么新的变化: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陈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又如《阿Q正传》中《不准革命》部分开头这样写道:“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一段内容,淋漓尽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许多人摇身一变,由封建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类似的还有《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他是地主钱太爷的大儿子,因为留学东洋,回来之后,脑后装起假辫子,手里拿着“哭丧棒”,人们便视他为“假洋鬼子”,一个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混血儿。他依仗着地主阶级的权势和买办阶级的金钱,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辛亥革命的浪潮波及未庄时,他觉得有机可乘,立即见风使舵,投机革命,居然成了未庄第一号“革命人物”。他与“素不相能”的赵秀才沆瀣一气,结成反动联盟,打着“咸与维新”的旗号,到静修庵去打碎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顺带抢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便算完成了“革命”的大业,俨然成了真正的革命党。后来,又到城里拉关系买来自由党的银桃子(徽章),于是撒谎吹牛,甚至厚颜无耻地与黎元洪称兄道弟,以“革命元老”自居,借此抬高自己,篡夺革命权利。   再如《范爱农》一文讲到光复后的绍兴,尽管“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令我们真实地感悟到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这些事例,一再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许多人投机革命,由封建的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这些人混进革命党内部,从内部破坏革命,出卖革命,这注定了革命失败的命运。   二、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始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使自己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描写了阿Q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人物。他生活在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所统治的未庄,生活极为贫苦。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因袭着许多封建思想意识,以为“革命党就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深恶痛绝”。在未庄,他经常处于屈辱和失败当中,由于他阶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由于他对地主阶级和那个黑暗社会的痛恨,因此他有自发的革命要求,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例如在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他凭直觉意识到这一场革命对他这样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是有利的,不禁心向往之,于是决定“投降”革命党,勇敢地喊出“造反”的口号。他对革命的解释:第一是报私仇,第二是拿东西。阿Q的这种革命观,反映了他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反映了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的许多合理的要求,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地欢迎革命向往革命的。但是,由于他对革命一无所知,所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因此他的革命要求中夹杂着许多落后的意识和营私利己的思想,甚至达到敌我不分的严重地步,竟然投靠“假洋鬼子”去寻求参加革命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