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云南政治中心与民族文化中心的变迁.doc

古代云南政治中心与民族文化中心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云南政治中心与民族文化中心的变迁

古代云南政治中心与民族文化中心的变迁   摘 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原势力依据自身统治需要介入云南,云南的政治中心也随着统治者对不同区域的开发而经历了3次大迁移。先秦两汉时期滇中滇池周边作为云南最早的政治中心,三国至初唐云南的政治中心由滇中滇池一带转向滇东曲靖盆地,唐至元初由滇东曲靖盆地转向滇西大理盆地,元代以后,随着云南行省制度的推行,云南的政治中心又转回到滇中的滇池周边 关键词:云南政治中心;民族文化中心;转移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53-02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内陆边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山多坝少,山地占总面积的84%,高原占10%,盆地占6%[1]。交通阻隔,因此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较早得到开发。云南自古就与中原王朝和中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中原势力依据自身统治需要介入云南,几个大的区域得到开发。云南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了统治整个云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并经历了几次大的迁移。从时间上来看,云南的政治文化中心由滇中滇池一带转向滇东曲靖盆地,再转向滇西大理盆地,最后又回到滇中的滇池周边,并一直沿袭至今天 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滇中滇池周边政治文化中心的形成 (一)庄入滇 滇池周边土地平坦广阔,水草丰富,气候温和,从远古时代起,便是人类劳动、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早在3000多年前,在环湖沿岸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史记》记载:“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居民“耕田有邑聚”,在庄入滇之前,已开辟了大片土地进行种植业发展。战国末年,秦楚争霸,地处边陲的西南夷地区(秦汉时期对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地区的统称)也成了角逐的场所。楚顷襄王派其大将庄入滇,以求发展,不久,楚即被秦灭。庄留在了滇地,建立了古滇国,古滇国在政治上统一了滇池周边的部落。据《史记“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此皆椎结,耕田,有邑聚。”[2]在古滇国周边有大大小小的古方国,但其实力都不及滇国。庄入滇,原来的滇池居民与楚人混血的后代,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滇人(滇焚、臾人),滇人成了居住在西南夷地区文化比较发达的主体民族,楚国先进的文化与技术融合于各部落,形成了滇文化,有力地促进了滇池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并辐射到广大的西南夷地区,滇池周边成为云南的政治文化中心 (二)汉武帝开滇 西汉时期,中央王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立益州郡,益州郡治所设在滇池县(晋宁、呈贡一带),其中心地区在晋宁县的晋城镇,下辖24县,大致包括今云南省昆明、大理、楚雄、曲靖、保山、玉溪、红河等广大地区,通过益州郡进一步控制云南其他郡县,益州郡的设立影响深远。东汉时期,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设置永昌郡,积极经营哀牢地区(以今保山为中心的大理以西地区)。由于永昌郡新近归附,部族众多,不易统辖,远离王朝,东汉王朝对永昌郡的控制,主要是依靠益州郡来实现,益州郡实际上成了中央王朝控制永昌郡的重要据点。先秦与西汉时期在云南设立的郡县奠定了云南城市的雏形,设郡置县在云南城市形成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滇池周边作为当时云南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通过两汉时期郡县的设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二、三国至初唐滇东曲靖盆地政治文化中心的形成 滇东珠江之源的南盘江周边,水利资源丰富,气候湿润,自古就是云南的农业经济区,居住在这里的远古居民为滇人的同族,被称为“靡莫之属”。史载:“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莫,皆同姓相扶。”[2]先秦与西汉设置郡县后,不断有中原居民以各种方式迁移到西南夷地区,因云南东部与中原最为接近,而进入东部地区的大姓实力雄厚,他们与当地夷帅联姻,相互依存,在南中地区据地称雄 三国时代,滇东大姓势力的膨胀,严重威胁到蜀汉政权的西南后方,诸葛亮亲征云南平定南中叛乱(云南、贵州两省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被称为“南中”),设置了南中七郡,诸葛亮实行“南抚夷越”方针,继续任用当地的大姓和夷帅来统领夷汉民众,南中大姓的势力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作为云南通往中原首冲之区的门户,是咽喉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入滇锁钥”之称。为进一步控制南中,将原设于平夷(今贵州毕节)的军事管制机构降都督移至南中腹地的建宁郡之味县(今曲靖),建宁(曲靖、沾益)成为整个南中地区开发的重点地区,味县既是建宁郡治所,又是降都督,七郡受降都督节制,以曲靖为中心的南中地区得到大力开发,成为蜀国重要的经济依托,云南政治文化中心由原滇池地区移向滇东地区 西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改降都督为宁州,仍领七郡。其州治仍为降都督故地――味县。宁州的设置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