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竹书纪年》真伪问题研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本《竹书纪年》真伪问题研究综述

古本《竹书纪年》真伪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竹书纪年》记录了先秦时代多件史事,但其内容与传统正史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众多学者对于《竹书纪年》的研究一直有很大的争论。本文试将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以供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古本《竹书纪年》;真伪问题;研究综述 1 《竹书纪年》简介 据《晋书》所记,《竹书纪年》有十三篇,记载夏商周至战国之史,应为魏国史官之作。《竹书纪年》与传统正史有许多不同之处,如“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但其记载又与许多甲骨文、青铜铭文相似。《竹书纪年》在晋唐时期是完整的十三卷本,宋元时期亡佚,明代出现的二卷本被明清以来的学者称为“今本”。长期以来,史学界大多认为古本《竹书纪年》为真,今本为古本亡佚之后的伪作。虽然大多认为古本为真,但仍有许多学者对其持怀疑态度,并进行详细的论述 2 古本《竹书纪年》真伪研究观点 (一)王国维 王国维先生的早期研究对古本《竹书纪年》很重视,后期研究《古史新证》等将《竹书纪年》视同《牒记》之流,认为其不可信 (二)方诗龄 方诗龄先生认为古本《竹书纪年》为真,他指出《竹书纪年》的真实性的考古论据:“所记与传统的记载颇多违异,但是有些记载却与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相符合”③,如《尚书》中提到的中宗,《史记》等认为中宗是商王太戊,《竹书纪年》认为是祖乙,而在清朝末年发现的甲骨文中就写着“中宗祖乙”的称谓,以此证明《竹书纪年》正确 (三)朱右曾 朱右曾先生认为古本《竹书纪年》为真,他指出“秦政焚书,三代事迹泯焉。越五百岁,《古文纪年》出于汲县冢中,而三代事迹复约略可观,学者锢于所习,以与《太史公书》及汉世经师传说乖牾,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岁而书复亡。” (四)钱穆 钱穆先生认为古本《竹书纪年》为真。他指出之所以前人多不相信《竹书纪年》是由于三点:1.“魏冢原书,久逸于两宋之际,今本为后人?L辑,多有改乱,面目全非。学者不深辨,遂谓汲冢纪年不可信”。2.“再则其书言三代事,多与相传儒家旧说违异。儒者斥其荒诞,遂不依引”⑤。3.“又谓其书记春秋时事……与身为国史承告据实书者不同,因遂忽视。”⑤钱穆先生为了证明《竹书纪年》虽有篡改,但仍有极大史料价值而列举了多条史料,如秦伐魏之事足以看出是当时史官据实所写之事。对于益杀启、太甲杀伊尹之事,虽与儒家的说法相异,但也都是传说的事,无法据任何一家说法而反对另一说法,但对考古学者而言,多一种可能性要比只拘泥于一种说法要更有意义 (五)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强调无论真伪,皆有价值,即便是伪书也有功用:1.有的“伪书可以当类书用,其功用全在存古书”。2.“保存古代的神话”⑥。3.“保存古代的制度”⑥,如周礼虽不是周公所作,但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制度。因此不论《竹书纪年》的真伪,一定有其价值所在 (六)内藤湖南 内藤湖南在《中国史学史》中提到“有些《史记》未载的纪年却出现于《竹书纪年》,但那毕竟是战国末年历算之学发展的结果,仅仅是由推步得出的纪年而已。即便《竹书纪年》确有其书的话,也无法证明此书中的纪年就比《史记》更准确。”内藤湖南认为古本《竹书纪年》无论真伪,其纪年不可信,因其仅仅是战国末年历算之学发展的结果 (七)朱希祖 朱希祖先生以纪年时间为切入点怀疑其真实性,“《竹书纪年》盖晋束皙等所伪造,本不足信。”1论据在于《竹书纪年》的纪年时间:“《史记》自共和以前立世表,共和以后立年表,盖亦以共和之后乃始有编年之史也。或谓晋代汲县发魏襄王冢,得《纪年》,托始黄帝,至春秋以前,皆有年数可稽”⑧,而这与共和以后才立年表相违背,因此《竹书纪年》当为伪造 (八)林传甲 林传甲先生认为指出《竹书纪年》为伪书。(1)从文体角度,《竹书纪年》仿《春秋》文体,“竹书纪年取法于春秋竹书所记之事,虽在春秋以前,然其文体则学春秋而未能也。古史惟尚书一家耳,苟有编年之书。”6(2)竹简常年埋于古冢,必毁坏不堪,不可能能够辨识,“竹书出于汲冢,其来历已不可信,金磐石鼓犹为岁月所销磨,况竹简埋于古冢中,经千余年卑湿之气所蒸蚀,虽不与桐棺俱朽,亦断烂不可收拾矣。”⑨(3)蝌蚪文在晋代已无人可识,“且蝌蚪奇字,汉时惟扬雄识之,晋以后识者何所据耶?”⑨(4)《纪年》记载的许多历史过于荒诞,“启杀益,太甲杀伊尹,荒诞不足据。”⑨ (九)吕思勉 “书籍外尚有他物。书籍纵有伪作,他物不必皆有人作伪。以此互证,亦足见汲冢得书,是非乌有。”吕思勉先生虽然认为汲冢中得书为真,但认为其书并不可信。他在《吕思勉读史札记》的《汲冢书》篇目中一开始就指出:“然则世之所传,所谓出自汲冢之书,其物果可信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