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摘 要:佛教作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虽然不是本土产生,但是发展至今早已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交融结合。通过对贵定城镇发展进程探究,贵定佛教的发展是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是分析佛教文化与贵定当前发展的关系与路径
关键词:贵定;城镇建设;佛教文化
一、贵定城镇发展与佛教文化的动因
(一)区域地理位置的便利给贵定带来了佛教文化
佛教的传入与贵州城镇交通的发展关系密切。贵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的便利,佛教文化发展迅速。其中阳宝山也成为贵定佛教文化兴盛的典型代表
贵定县是贵州省内中部地区城市,处于云贵高原东部,苗岭北坡,行政上属于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史载贵定于春秋战国时形成、时历代增修、明代扩建加固的滇黔通湖广达京师主驿道的必经地,《明一统志》,记载新添卫治所距南京4730里,距京师8260里。而且,至粤西驿道、古州驿道、定番州驿道等重要驿道也必经贵定,故素有“黔之喉”之称。贵定的阳宝山佛教史贵定佛教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阳宝山处于黔中枢纽的交通有利条件,比较丰厚的物质生活基础等诸多因素为佛教渗入贵定地区,引来高僧、兴盛繁衍,并得以广为传播提供了条件,一时众多寺庙,遍及城乡,难得的契机,终使贵定阳宝山成为名闻遐迩的佛教名山
(二)贵州在国家政治版图中的地位转换
1413年,永乐十一年建立贵州布政司,贵州成为明代十三布政司之一,即第十三个行省。贵州成为行省后,正式实行土流官并制,密切了与中原佛教的关系,在明王朝倡教政策的影响下,贵州土司流官多崇佛兴寺,黔中地区的僧徒士民大建佛寺,大辟佛洞,佛教成为一股社会新思潮,迅速在全省传播
贵州建省,大一统成为贵州发展的契机,大批移民入黔,军屯、民屯、商屯遍布全省,并以不同形式将中原、江淮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移植入各地,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正式建立贵定县。贵定在明朝时期行政的建立,也为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阳宝山早在明清时期就与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鸡足山并称西南三大佛教名山1603年,明万历戊戌科进士丘禾实所著《阳宝前山重修殿宇疏》“每岁自元旦迨浴佛日,朝者接踵,呼佛声相应,泥涂起拜,感动路人。”说明阳宝山的香火兴盛,
清以来,佛教在贵定境内广为流布,信仰广泛,且佛寺庵堂遍布城镇与乡野。明朝万历年间,新添卫辖区内共有佛教寺院庵堂4所。清代贵定县境内佛教寺院庵堂载之史册者亦有5所。“阳宝山,在贵定县北,前后两寺,为一方胜景。南山寺,在贵定县,明初建。报恩寺,在贵定县城北。兴福寺,在贵定县。”①清代还曾重建牟珠洞、城南南山寺。②民国时期,贵州有近百所,解放初期,贵定县历史遗留的佛教寺庵24座。③乾隆及同治年间,阳宝山山寺曾遭毁。光绪年间山僧宗定(即宝华上人)重修莲花寺,然千佛楼巨而巧实难修复。1952年当地群众开始分占寺田庙地,1958年在大跃进的热浪下,寺庙被拆毁,拆下的废料有的被烧掉,石料被搬下山修建中学,的有甚至被当地群众抬去修建猪栏牛圈,如今散布在德新各地
二、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与贵定县城镇建设
(一)佛教文化与城市文化产业
佛教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辐射功能,历史上在很多城市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贵定也不例外
佛学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渗透力和传播力,它的辐射范围广、认知度高、受众度强,因此佛教文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所起到的宣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贵定是典型的乡村旅游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等因素的局限,市内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建设缺少后劲,城市品牌很难有“蝴蝶效应”。阳宝山佛教文化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贵定的城市形象,壮大了文化产业,助推了旅游城市的建设。2015年2月5日,贵定阳宝山文化研究会获批成立,主要负责阳宝山文物和资料的收集汇总,阳宝山相关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召开,以及推动阳宝山的开发工作。2015年2月,贵定县采用“PPP模式”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阳宝山,按照“政府项目、基金注资、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核心理念,采取公司制的运作模式,阳宝山遗址公园恢复重建暨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
(二)阳宝山佛教文化与贵定城市精神的塑造
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对于塑造城市特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谐性,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设和谐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取其精华,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城市,同时对于佛教文化的弘扬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刻的意义
(三)阳宝山佛教文化与贵定的城市规划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决定了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持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对于塑造城市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