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谈高中历史新课程专题教学及初中衔接
略谈高中历史新课程专题教学及初中衔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的推行,如何帮助学生减少在高中学习初期阶段的困难,帮助他们比较快地适应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学习方式,加强初高中的连贯以共同推进和顺应课程改革,就成为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把历史新课程专题教学上的点滴心得甚至于是酸甜苦辣写出,与同行们共享。
问题与困惑
一、初高中课程衔接的问题
初高中课程衔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1、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初中偏重历史事件的过程,偏重感性描写,偏重具体生动,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则偏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偏重理性分析,有一定深度。2、在呈现方式上,初中为通史框架(学习板块加学习主题),高中为“模块一专题”编排方式(即模块单元体专题型)。按照章节体通史的形式编写,其特点是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即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来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的。而按照“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主题,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实,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其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总之,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
二、学生基础态度方法问题
1、薄弱的基础――由于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生合卷,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学生初中的历史学科基础十分薄弱
2、重理轻文的观念――由于极端的功利和浮躁,使“读史无用论”有相当市场,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根深蒂固
3、听讲,缺乏积极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认为只要背好了书,就能把历史学好,重记轻思的现象十分突出
措施与对策
一、兴趣引路,能力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从感性到理性过渡期、转型期的开端,在能力要求急剧攀高、理性思维显著增强,且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高一新课程专题学习中,如果任课教师把指导高考备考中的那一套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不自觉地用到高一阶段,板着面孔做学问,板着面孔教书,不仅是不合时宜的,也必然是失败的,因为这必将使学生觉得老师“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从而“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产生强烈的厌倦、挫折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更遑论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挖掘新课程的趣味因素和抓住激起兴趣的契机,兴趣引路,扭转观念,培养能力。但有两个“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一是激化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二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着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二、理清主线,建构体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所以,要培养能力,就必须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独木桥引上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道,并抓住理解的本质――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由此加深认识以形成知识的体系,进而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由于历史新课程“模块单元体专题型”的教学体例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因而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灵活的整合,指导、帮助学生对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概况进行横向的归纳总结,构建起一个阶段历史发展的框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专题式教学单元模式。具体做法: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调整、取舍教材内容,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同时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例如,可以问题为核心对教材进行整合,以必修课程《历史Ⅰ》为例,可通过对单元1、3、4、8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测量培训课程.pptx
-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填写参考模板2024年.docx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练习.pptx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 2018.doc
- 做好客舱清洁前准备课件讲解.pptx
- 铁道信号论文-信号机维护与故障处理.doc
- ISO13485质量手册+全套程序文件.docx VIP
- 汽车机械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资料(高频300题).pdf
- 多维视角下梧州市普通高中体育生学训现状剖析与发展路径探索.docx
- 江南事业编招聘考试题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总-综合应用能力(2010-202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