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燃烧说-台湾化学教育.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期的燃烧说-台湾化学教育

臺灣化學教育 化學小故事 早期的燃燒說 林煥祥 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huannlin@.tw 火是自然界重要的現象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對燃燒的概念,自 古以來大都是根據對火的直接觀察 所提出來的。 大約在 1660 年,波義耳(Robert Boyle, 1627-1691 )和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 )(圖1 )進行了真 正的燃燒化學實驗。他們把木炭或 硫磺放在一個器皿中,抽出器皿中 圖 1 :波義耳(左 )和胡克(右 ) 的空氣,再將器皿加熱,結果發現 (圖片來源:/wiki/Robert_Boyle 和 木炭或硫磺並不能燃燒。但是他們 /wiki/Robert_Hooke 。) 又把木炭、硫磺與硝石混合(即黑火藥), 那麼即使在抽真空的條件下,仍會猛烈燃 金屬+火微粒=金屬鍛灰。 燒起來。於是波義耳和胡克提出重要結 13.74 g 13.87 g 論:燃燒必須依賴空氣和硝石中所含的某 種共同成分。  波義耳的火微粒說 1637 年,波義耳研究燃燒現象。他 在密封容器內鍛燒金屬銅、鐵、鉛、錫等, 圖2 :波義耳的火微粒說示意圖 研究鍛燒前後的增重。他認為火是由火微 粒所構成,於是將金屬鍛燒增重的原因歸 結:金屬鍛燒時,從燃料中發散出來的火微 耳認為燃燒後增重了 0.13 g ,就是火微粒與 粒,穿過容器壁,進入了金屬,結合成比金 金屬結合的重量。圖 2 為波義耳的火微粒說 屬本身還重的鍛灰。例如鍛燒 “銀” ,波義 示意圖。 345 Chemical Society Located in Taipei Chemistry Education in Taiwan 2014, 1(3), 345-348 臺灣化學教育 化學小故事 波義耳犯了一個極大的疏忽:只注意到 於燃燒體本身(燃料)會釋放出某種物質與 加熱物質本身所發 生的變化(被加熱的 金屬重量增加),卻 疏忽了加熱物質周 圍環境的變化(放置 金屬的曲頸甑在加 熱前後的重量比 較)。然而,最根本 的原因是因為波義 耳一直嘗試以火微 圖3 :胡克的硫素說示意圖 粒解釋燃燒現象。 空氣結合,疏忽對空氣的了解,也沒有更深  胡克的硫素說 入的研究燃燒的本質與空氣關係。 1664 年,胡克研究蠟燭的火焰,提出對  施塔爾的燃素說 火焰的見解。他認為火焰是引起化學作用的 混合氣體,並指出沒有空氣不能燃燒。但是 1703 年,德國的施塔爾(Georg Ernst 他相信燃燒時燃燒體內有煉金術士所謂的 Stahl, 1660-1734 )(圖4 )提倡「燃素說」- “硫素”放出,溶解於空氣中時,放出溶解 他認為可燃的要素是一種氣態的物質,它存 熱,於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