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关军).ppt

讲座:“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方关军).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方关军 “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起步时间:2012年3月 正式立项: 2013年5月立项为浙江省教研重点规划课题(立项编号:13A224) 主持人:方关军 研究团队:自由申报 经过挑选 全市范围 26名一线教师 成员条件:对本课题研究有兴趣 有热情 有一定研究能力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现象:随着年级逐渐升高,课堂教学会越来越趋向有利于少数学生的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则被渐趋冷落、学习的兴趣日渐寡淡,中下段学生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庞大。(语文学科的“温水效应”) 根据我们的长期观察,它与语文教学不分学段一成不变地推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改革的起因 “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叶圣陶关于语文预习的精辟论述: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 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基础 必须以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前提。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觉性是有差异的,因此就很难保证学生都进行课前预习。知识基础的差异性,加上课前预习参差不齐,更会扩大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知起点的差异性,这就给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和进度造成严重的困难。 初中各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状况抽样调查统计 2.这种按照教师自己的理想状态开展的课前预习,往往会造成教师对学情的错误估计。 大凡布置过预习作业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容易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起点定位过高,进度过快。上阅读课时,往往忽略课文的感知阶段,生字生词不引导关注,学生课文还没来得及读完一遍,文章写什么还未弄清楚,教师就急着让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涵义,品味表达的技巧和语言的特色等等。因此,课堂上往往只见少数经过预习的学生闹闹嚷嚷,一些学生会因追不上教学思路而惶惑不安,极大多数学生则被冷落而袖手旁观。“温水效应”由此形成。 凡是布置了课前预习的教师,课堂教学总会从检查预习入手,由教师根据预设提问在先,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一过程看上去十分完美,其实却是一个不完整的和残缺的阅读过程,它缺少了问题的产生过程。其最理想的结果,也只能培养出一些 “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却少有“提出问题”、“质疑文本”的学生出现。因而,多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能手,而少有能够自觉学习、独立钻研的学生。 3.学习系统不完整,导致能力培养有缺陷。 4.这种模式是围绕一本教科书来构建学习系统的,极容易让教学陷入一种“唯本(课本)是教” “唯本(课本)是读”的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而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围绕着一本教材转,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新理念极难真正得到落实。 当大多数学生不能经常性完成课前预习作业的时候,课前预习就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时候,语文教学再不能固执地坚守“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而应该调整策略,构建一种能够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教师的“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从人性化与人权的角度看,这也是体现课堂教学的公平性的要求。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三、改革的设计 (1)课题的定义 我们把本课题定名为:“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要求教学立足于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其涵义是:取消语文课前预习(指课前由教师布置具体作业任务的预习,不含查阅相关资料,当然也不反对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去进行预习),让学生以零起点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先予自学,发现并生成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起点、教学内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