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许广平先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拜见许广平先生.doc

拜见许广平先生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生125周年、逝世7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新版的《鲁迅全集》,洋洋18卷,蔚为壮观。这还不包括他的译文、编校古籍等其他著作。想想他仅有的55年寿命,在两万多天的有限时间里,做出如此辉煌的贡献,怎不令人喟叹!纪念先生,想起一段往事。   那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们刚进北大就赶上了反右斗争。放暑假了,系党总支让我们几个同学组织个小组,批判冯雪峰反鲁迅的滔天罪行。他写的《回忆鲁迅》。我们早就读过,在我们心中,他在左联时期是党的代表,与鲁迅一家相处得很好,还有一张两家合影的照片,可见关系不一般。可他怎么会反对鲁迅呢?   关在宿舍楼的小屋里,我们几个同学挥汗如雨地重读冯雪峰的《回忆鲁迅》,看了几遍也找不出冯雪峰是怎么居心叵测地反鲁迅的。实在没辙了,我只好去章廷谦(川岛)教授家求教。他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去许广平先生家谈谈,我介绍。”说完,挥毫用墨端端正正写了封短信交给了我。这真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因为我们可以见到早已敬仰的许广平先生了!   到了北海东边的大石作胡同,应声开门的是她的秘书,听我们说明来意,秘书先生皱起了眉头,说许先生正患牙病不会客,不能接受你们的采访。我们不甘心,一再说好话。秘书先生为难了,说进去问问吧,结果一问便准。也没掏章先生的介绍信。   许先生把我们迎进客厅,笑着说,别人不见,北大的同学是一定要见的。这是周先生早就定下的规矩。   问生活,说学习,还问川岛先生的身体可好,像一位久别重逢的慈母,我们也如同走回家门,一股亲情油然而生。说到批判冯雪峰,她沉吟了好一会才说,要说不一样嘛,也有,就是冯雪峰的家里、墙上挂着许多鲁迅先生的像和字,不像我这里。我们注意到了,门庭里只挂着一幅鲁迅先生题写的古诗,记得是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客厅里并没有鲁迅先生的像和字,简朴得很。突然许先生把话题一转,说:“其实鲁迅先生也是可以批判的。”   我们听后一惊,赶忙说明是批判冯雪峰,不是批判鲁迅先生。她说,世无完人,更何况鲁迅先生生活在那样内外斗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过,批判之前一定要先把鲁迅先生的书读读,要了解那个时候的社会,这是很重要的。比方说,鲁迅在文章中常用“绍介”这个词,有个青年来信批评鲁迅先生写错了,应该是“介绍”。岂不知,“绍介”的写法古已有之。当然。这么说也不是叫你们掉书袋,非要在文章里写“绍介”,向人家显示自己有多大的学问。   大家笑了,似乎明白了一些。这时两大盘冰镇西瓜端上桌,众同学大块朵颐,可谓酣畅淋漓。许先生笑坐一旁,很满意。说到在上海的生活,广平先生特别指出那是鲁迅先生斗志最旺盛、战果最丰硕的10年,仅杂文就出了10本。广平先生说,不过这10年的内外斗争也最复杂、最艰苦。他时常为意想不到的营垒内部的误解、攻击和诬蔑所苦。有时夜深了,他仍躺在屋外阳台的水泥地上苦苦思索。他肺不好,怕他着凉,可又叫不动他,急得我没办法,只得叫小海婴出去陪他。孩子很懂事,静静地躺在爸爸身边的地上,也不说话,两眼望着天空的星星。最后鲁迅先生不忍了,他爱子心切,生怕爱子受凉,抱起海婴回到卧室,歉然地对我说:“我陪你们一会。”于是点燃一支烟,靠在床边,眼睛望着烟雾,仍在思索……你们可以想象,那时鲁迅先生身边的环境有多么险恶、多么复杂。   从书本和课堂上,我们也知道那时候在上海既有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血腥镇压,又有营垒内部的两个口号之争,以及种种讲不清解不开的人事矛盾,却不知鲁迅先生身处其间心中如此愁苦。设身处地去想,鲁迅先生确实要侧着身站立,随时应付来自前后左右的袭击。他单薄带病的身子要应付常人难以承担的精神重荷和写作任务。   广平先生的教诲启示了我们:知人论世该是我们识人明理的一条准则,知人和论世又是不可分的。要知人,必须了解他那时候的社会,不论世,无以知人。回到学校,我们搬出《鲁迅全集》和有关的一些文史资料认真地读了起来,仿佛比过去领悟深了一层,再没有顾及批冯的事,好在系里也没有再过问。   “文革”后,冯雪峰同志的冤案昭雪了。我们又断断续续读了文艺界一些老领导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回过头再去品味许广平先生的那次谈话,方明白她在当时那样的处境中,既要苦口婆心地教诲我们这些少不经事的学生,又有太多的不解和太多的难言之隐,处境也很尴尬。时过境迁,今日重读鲁迅,更谦谨。也更明亮了――毕竟我们的先辈走了那么多曲折的路,付出了太多;毕竟我们也经受过一次次的雨骤风狂,不再幻想,不再畏惧路的崎岖不平……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