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人政策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操用人政策初探.doc

曹操用人政策初探   摘 要: 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为争夺全国政权展开了殊死搏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个军事集团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选择与人才使用的较量。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在革新人才选用体制、充实曹营实力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曹操本人心胸狭隘,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也错杀了一批人才,这对曹操集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曹操 用人政策 唯才是举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官至丞相,曹丕称帝后尊其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据《魏略》记载,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弓禽猛兽”,可见曹操确实是文武全才。然而,从古至今,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在极度动荡的东汉末年,以曹操、孙权、刘备为代表的魏、蜀、吴集团为争夺全国统治权展开了大规模厮杀。为取得胜利,他们都极力拉拢“非常之人”,以帮助其完成霸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东汉末年的斗争其实就是人才的较量。从小县令一跃而成为一方霸主的曹操在人才政策的制定、人才的选择与人才的使用上都别具一格,这为曹魏政权一统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一、曹操用人政策概述   《三国志》对曹操进行了总评,即“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盖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由此看来,曹操的用人策略极其高明,能做到任人唯贤,不避旧恶,唯才是用。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曹操的发迹并不算早,却成为最后的赢家。究其成功之道,我认为关键在于他巧妙绝伦的用人智慧。   早在击退黄巾军、铲除宦官的斗争中,曹操与袁绍就一起讨论时局,并各自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袁绍认为只要凭借黄河的天险,隔断燕、代一带的联系,并趁机歼灭北方一众少数民族政权,就可以逐渐向南争夺天下;而曹操认为,网罗天下的英才,并用道驾驭他们,就可以无往不胜。从两人的雄心勃勃对天下的筹划中可以看出,曹操将网罗人才、驾驭人才作为争夺天下的重要筹码。唯才是举一直是曹操招募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标准。通过大量选贤任能,曹操麾下聚集了王粲、荀??、郭嘉、荀攸、张辽、张?A、夏侯渊等文臣武将,曹操也正是凭借着这样一支精干的队伍雄霸一方。   然而从曹操的生平事迹看,我们还会发现,曹操的用人政策存在较大矛盾,即一方面他提出唯才是举、举贤任能的政策主张,另一方面他对优秀的人才容易产生猜忌,甚至不惜残杀了一大批贤能之士。所以,后人只能通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和“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对曹操进行认识与评价,以至于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   所以,对曹操的用人政策,我们应该持一分为二的评价观点,既要看到这种用人政策打破了汉代长期以来“阀阅门弟”、“任人唯亲”等官僚制度的格局,又要认清这种用人政策的本质,那就是帝王权术。相比于刘备用性情笼络人、孙氏兄弟凭借意气用人,曹操的用人政策则更倾向于通过权术来选择人才、使用人才和惩戒人才。   二、曹操的用人艺术   (一)人才的选择   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宦官专权、外戚干政交替出现,朝廷的用人政策演化成了任人唯亲、以族举德、以位命贤的格局。这种用人政策也使得朝中党派林立,百姓不得安宁,农民起义不断。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利用人民对东汉王朝统治的不满,开始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这导致许多州郡被占据,地方官吏四处逃窜。同时这次起义也催生了大量的军事割据集团,各军事集团为争夺土地与人口而进行频繁厮杀,严重破坏了经济生产力,社会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饱受战争蹂躏的人民也盼望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消除割据,实现国家统一。了解这一现实之后,曹操就渴望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消除各大豪强势力,进而建立统一政权。   宦官之家的身世,让曹操经常受到世族之人的耻笑,他既不具备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天然渊源,更不具备“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的舆论氛围。所以,曹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招揽天下英才为其所用。为此,曹操分别于建安15年、建安19年、建安22年颁发了三次求贤令。通过这三次求贤令,曹操招收了大量中小地主阶级的贤才,曹魏集团也逐渐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良好格局,曹操正是凭借着“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这一中坚力量才得以统一中国北方。曹操所说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招纳降将,不念旧恶。   一方面,曹操极力拉拢敌方的能人异士,使其为己所用。例如,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通过离间计成功地离间了袁绍与其谋臣许攸的关系,许攸也看到了袁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