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薛宝钗的“宜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斑。(第37回)当发现已字薛蝌的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押在薛家当铺后,宝钗打趣她道,“人没过来,衣裳先来了。”此等调侃,既含同情又带宽慰,也显出少女的小顽皮心性。(第57回)而她对黛玉“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付嫁妆罢了”的戏语(第45回),更被脂砚斋盛赞为“宝钗此一戏,直抵过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②”。此外,宝钗对幽默的鉴赏也颇达“理论”高度。她曾对熙凤和黛玉的谐谑特点做如下比评: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惟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日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她想的倒也快。(第42回)浅探薛宝钗的又,在品味黛玉取笑惜春画大观图画得太慢时,宝钗说:“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所以昨﹃宜谑日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到笑的动不得了。(同上)这样的品评,“颦儿”可能也说得出来,但恐怕“凤丫头”就不能了吧。我们且不说林、凤二丫头,只论“宝丫头”。她的幽默感似乎还受家庭影响。例如,其母薛姨妈就很懂搞笑的窍门,有“笑话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的高见。(第54回)难怪宝钗夸黛玉“母蝗虫”的谑喻妙在“把昨日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看来言出有自。当然,宝钗是才女,其渊博是公认的;换到薛姨妈,恐怕也不会有“春秋法”这样的洞见。以上诸例应表明:宝钗远非是个整165日不苟言笑的矜庄“女夫子”,而是个颇能张弛得中善戏谑的淑女。确实,宝钗的幽默,书中历历可见。笔者不惮饶舌,拙文伊始,便举证申明,目的在于建立共识,为正题打基础,不至于文无着落,成了空中楼阁。其正题就是,从宝钗的谐谑之“宜”这一细小侧面,曹雪芹精心镂刻她的儒家淑女形象,因为就连她的玩笑也大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遵循儒家规范,即使在评论别人的诙谐时,也引据儒典③。儒家对幽默并没有专门系统的规定。可据的规则,多散见于典籍,约定俗成,人们在生活中遵照执行。例如,《诗经·卫风·淇奥》赞扬“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毛诗注疏》提出君子应“不常矜庄”,“张弛得中”;《礼记·曲礼④上》告诫“为人子者”,当“不苟訾,不苟笑”;《女诫》教导女二〇一一年子要“不好戏笑”;《史记·滑稽列传》指出滑稽可“合于大道”,具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功用;《文心雕龙·谐隐》提倡“意归义正”,“有益规补”,“振危释惫”,“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的诙谐和谜语。还有一些要求则见于古代第三辑笑书的序跋中,如冯梦龙在《古今笑·雅浪部》强调“谑浪”以不过不虐“雅之为贵”;陈皋谟在《半庵笑政》中列“笑忌十种,如忌笑中刀,刺人隐事,涉阃政,侮圣”“”“”“”“贤”,等等⑤一言蔽之,儒家主张“宜谑。”。关于儒家的“宜谑观”,笔者发表过一些陋见,无需在此重复⑥笼统言之,所谓“宜谑”,应该是私下的,适度的,。文雅的,善意的和有益的。换言之,儒家不赞成在公众,尤其是正式或严肃的场合谑笑,更鄙视既不适时又不知止的浪谑,伤人的虐谑,粗俗低劣、令人难堪、又于事于人于世皆无补的“空戏滑稽”或“有亏德音”的搞笑。准此,宝钗的幽默几乎都属“宜谑”。166二、宝钗的谐谑之“宜”(一)宜在私下同辈中儒礼倡导君子在公众场合应庄敬,不苟戏谑调笑。《女诫》甚至要求女子在家也应“清闲贞静”、“不好戏笑”。无怪乎我们难见宝钗在大庭广众、外人或长辈面前谑笑。别说在男性长辈前,就是在女性长辈前(其母除外),我们也罕见她逗笑。如在王夫人面前,别人说笑时,宝钗不过“抿嘴笑”或“笑着摇手”而已,并不积极参与,兴波助澜。(第28回)再如,作者明明告诉我们,宝钗知道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作者也写到她常“在贾母跟前凑趣”,“赶围棋摸牌作戏”,观戏赏灯打谜,制谜时还特意提醒大家要“合老太太的意……作些浅近的物儿”。(第53回)可是,作者偏偏不写她在贾母面前插科打诨。这种隐笔最明显、最耐人玩味的例子在第40回。此回写及贾母在大观园秋爽斋宴请刘姥姥,席间刘姥姥自贬逗乐,使众人笑得东浅探薛宝钗的倒西歪,人仰马翻。小说有极生动细致的描写:﹃宜谑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姆,叫揉一揉肠子……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奇怪的是,作者竟压根没提宝钗。可她却明明在场,白167纸黑字:“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对于这样一个赫然“漏洞”,脂批也沉默无评,不免更添蹊跷。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