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拟汉译阶段译者的认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仿拟汉译阶段译者的认知

仿拟汉译阶段译者的认知 《白莲花经》(Saddharmapu爟dbull;arīkasūtram)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却保存有公元前3mdash;公元前2世纪印度语言的特征。大乘佛教经典《大般涅槃》、《优婆塞戒经》等提到《莲花经》,龙树《大智度论》、世亲《优婆提舍》等对《莲花经》有引用。已发现的《莲花经》梵文写本40余种,主要分布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克什米尔抄本(KashmirManuscripts)多是断片,大约是5mdash;6世纪的作品;新疆喀什、于闐等发现的写本(CentralAsianManuscripts)大多数也是残片,大致是7mdash;8世纪的作品;尼泊尔写本(NepaleseManuscripts)中最早的是11mdash;12世纪的作品。梵语《莲花经》写本是各种汉译本的重要源头或者参照文本。《莲花经》汉译本主要有3种,道宣《〈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写道:“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1〕西晋竺法护(Dharmarhsa)译《正法华经》(另译名为《萨芸芬陀利经》10卷27品〔2〕。智昇《开元释教录》第14卷指出:“《萨芸芬陀利经》六卷,出竺道祖《录》,同是一经,不合再出。名目既殊,本复存没,未详所以。或可lsquo;萨芸芬陀利rsquo;是梵语,lsquo;正法华rsquo;是晋名,梵晋俱存。录家误也。”“芸”当为“昙”之误写,即梵语Sad-dharma-pu爟dbull;arīka的音译之节略)。后秦鸠摩罗什(Kum?rajīva)所译的《妙法莲华经》7卷27品,参照了法护译本。隋阇那崛多(Jnanagupta)和达摩笈多(Dharmagupta)译《添品妙法莲华经》7卷28品〔3〕。智昇《开元释教录》第14卷指出:“《法华三昧经》六卷(一本加正字),吴外国三藏支畺梁(良)接译(出《翻经图》,第一译)”,此译今佚。竺法护翻译《莲花经》应该是前后两次,智昇《开元释教录》第14卷写道:“谨按,长房等《录》,其《正法华》是竺法护太康七年(286)译,见聂道真《录》,复云泰始元年(265)译。”〔4〕本文主要考察《莲花经》所表现出来的梵语佛经汉译实践中的音译体系。 一、汉译佛经的音译系统 最初的汉译佛典多采用胡本转译,但在此之前,尤其是张骞西域探险之后,已经为汉译佛典提供一、引言仿拟以故意效仿或套用词汇、成语、谚语、名言(或某一话语)、典故或名篇,在众多辞格中表现最为活跃,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中,赋予现成的言语意韵新颖,幽默诙谐,带来无限的言语艺术魅力。国内外对仿拟的研究由来已久,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问世以来,仿拟修辞格被首次定义为:“为了讽刺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陈望道,2001)随后的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仿拟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各种语言学理论的蓬勃发展,国内外仿拟的研究从最初的辞格范畴的研究已进一步深化、细化,研究范围遍布语言学各个领域(李鑫华,2000;徐国珍,2006;么孝颖,2007a;2008;Dentith,2000等)。同仿拟的研究相比,仿拟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仿拟辞格翻译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翻译方法、可译性和翻译对等的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从认知角度来探究仿拟汉译过程,即仿拟汉译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这一本质特征。本文丛认知视角,以Faucolm-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图示和译例,阐释、论证仿拟汉译过程即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是译者主体在意义转换时经历了一系列动态的思维认知活动。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CIT)(ConceptualIntegrationTheory)又称概念合成理论(CBT)(ConceptualBlendingTheory)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是Fauconnier(1994,1997,1998,2000,2002)、Turner(1998,2000)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Fauconnier(1997:150-151)在其专著《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和与Turner的合著《我们思维的方式》(TheWayWeThink)(2002:299-352)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基础。Fauconnier和Turner指出,概念合成是一种复杂的隐匿于语言运用幕后的心理认知机制。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整合过程包含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