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羌族生态文化论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贵州羌族生态文化论析

关于贵州羌族生态文化论析 村寨建筑中的生态文化 (一)村寨选址中的生态文化 贵州羌族崇拜太阳神,希望能够经常得到太阳光的眷顾,可见,羌民之所以要选址于此处,正是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漆树坪羌寨这种坐西向东、背风向阳、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既是继承了该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反映了该民族在村寨地址的选择上包含了一定的生态内涵。虽然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该地十分偏远而确有诸多不便,但从生态的角度看,却是体现着羌民许多合理的追求,因为接受更多的阳光,不仅庄稼长得更好,人们的精气神也会更为旺盛。从周边环境来说,漆树坪羌寨环境十分优美,寨子背后的山上和左右两侧古木参天、森林茂密、郁郁苍苍,村后和村左几十颗挺拔粗壮的古枫树像高大威猛的将军一样守护着整个村寨的安全。尤其是整个羌寨左、右、后三个方向遍布竹林,像三块美丽的屏风挡住来自不同方位风力的侵袭,又像是三位温柔的母亲呵护小孩一样维护着村寨的成长。还有那村口浓绿的古老香樟树,百十来年始终默默地坚守岗位,用她那微微前倾的身躯和迎宾状的手势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更有那源自村后山林中的两股清泉从村寨左右两旁经过,孱孱流水直入村寨下方的稻田。这两股清泉虽没有大江大河之水那么汹涌澎湃,也没有湖泊之水那么静谧,但这涓涓细水更显柔美和灵动。贵州羌民之所以选择在此处建寨落家,就是看中了这里是山美、树美、水美的风水宝地,山环水抱的村落布局体现着羌民追求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建在村右的水井更能说明这一点。在漆树坪村村右,也即羌寨的入口处,有一股清泉从后面的山林中缓缓流出,甚为清冽,我们的羌民就利用这一清泉建造了一口功能多样的水井。该水井依据地势的落差分为四层,每一层都用砖石围砌成一个水池,即该水井实即由这四个水池共同构成。第一层即最上一层是泉水的出口处,也是水源地,山林里涌出来的泉水在这个池子里沉淀之后再从其出水口流入下一层,即第二层水池,这个水池里的水是用来供应全寨子人口饮用的。第二个池子的水溢出来之后又流入第三层水池里,这个水池之水主要是用来洗菜、洗脸的,该池子之水溢出流入第四层水池,该水池之水主要是用于洗衣服或猪、牛、羊等牲畜饮用的,最后第四层之水流出后沿着沟渠流向寨子下方的稻田。这样,一口水井逐级而下分成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其不同的用处,既满足了全寨民众饮水,也方便了日常生活用水所需,并解决了牲畜饮水问题,还灌溉了下游农田,真是用途多多。这口井的建造和功能足以说明羌族民众是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既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也体现了人畜和谐共生的生态道理。 (二)民居建筑中的生态文化 贵州羌寨所处的外在环境本来就反映了羌民对建筑与环境共生、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追求,从他们的民居建筑中更能体现这一点。 漆树坪羌民在建造民居住宅时,往往先要请阴阳先生运用堪舆学即风水学的知识来选择宅基地。这种做法虽然带有很强的迷信色彩,但我们如果从建筑学、生态学和伦理学等方面来看的话,显然也是蕴含了一定科学的生态知识的,因为它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羌寨的民居建筑都是依山就势,依山地的自然环境而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并都服从于整个村寨的坐向,即坐西向东、背风向阳。在天晴的日子,全寨各户村民一大早起来打开屋门都能领略到融融的阳光。漆树坪民居住宅全为木质结构,他们就地取材,用较粗的上等木头作柱作梁,架好房屋的架子,再用木板当墙。羌族民居的正厅所在一般较为平坦,正厅两侧各有一间房间,一般右作厨房,左为卧室。在卧室里地板也是木板铺成的,并且该地木板铺设时要注意与地面保持几公分高的距离,这是为了起到防潮防湿的作用。和卧室相衔接的前方还有一侧房,该侧房一般设有两层或三层,第一层的地势因山形梯度要矮于厅堂,故羌民就把该层分成两三间房分别用作关牛、羊等牲畜的牛栏羊圈和堆放农业等各种生产用具或柴火的房间。第二层和第三层就是楼阁式的供人居住的房间。这种多层的房屋结构适应了山区的自然地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节约了资源。它不仅体现了羌族传统的那种“人在畜上,神在人上”宗教观念,更是反映了羌民具有那种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思想。传统的羌族住宅往往还在木结构的房子外围三尺宽左右处夯筑一圈一两尺厚的土墙,这块土墙把该木质住宅团团围住,只留有一个大门出入。羌民建造这块土墙不仅仅是出于防御外敌的目的,也体现了他们具有科学的生态知识,因为这块厚厚的土墙,春可防潮,夏可防暑,秋可防虫,冬可防寒。这种外围以土墙的木结构房子在西南高寒山区很为独特,也很是实用,是羌民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而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选择。它冬暖夏凉,合符生态。 漆树坪羌族民居的一些细部特征,如门、窗等也赋予了广泛的生态涵义。如厅堂的大门为六合门,即六扇门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厅堂大门,这就可以视具体需要而任意选择门开的数量,如果六扇门全开就更有利于采光、通气和通风。此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