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魏晋文学思想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魏晋文学思想解析

章太炎魏晋文学思想解析 一、章太炎推崇魏晋学术的原因 章太炎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并非仅仅朝着“文明”的方向单向发展,而是存在“进化”与“退化”并存的事实。“上观皇汉,智慧已劣于晚周,比魏晋乃稍复,徒局促于十世以内,以为后必愈前,亦短于视听者也。”[2]以此理论来审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章太炎认为魏晋时代是一个大放异彩的时代,可惜由于时间过于短暂和文学研究者有意、无意的扭解,其成就并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因此自己感到忧虑。“嗟乎,赫赫皇汉,博士黯之,魏晋启明,而唐斩绪。宋始中兴,未壮以夭。来者虽贤,众寡有数矣。不知新圣哲人,持名实以诏士大夫者,将何道也?又不知齐州之学,终一息不复炽邪!”[3]他感慨世乏知音,只有对魏晋时人向往之至“:诸子幸少异说,而我所发明者,又非汉学专门之业,使魏、晋诸贤尚在,可也对谈。今与学子言此,虽复踊跃欢喜,然亦未知其异人者何处也。”[4]这显示了章太炎对魏晋时期学术,特别是文学的特别推崇和喜爱。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章太炎又写了《五朝学》《学变》系统地评价了魏晋时期在各个方面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这种对魏晋文学的崇尚和赞美无疑会对章太炎的思想品格和学术观点产生重要影响。 章太炎之所以推崇魏晋文学,一方面是首肯三曹、建安诸子及两晋文人身逢乱离,感时伤世而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创作风范。另一方面则在于章氏以为魏晋文士皆真诚直率,是受民歌风气影响的结果。《国故论衡bull;辨诗》曰:“《安世房中歌》,作于唐山夫人,而其辞亦尔雅,独《风》有愤懑而不得舒,其辞从之,无取一通之书,数言之训。及其流风所扇,极乎王粲、曹植、阮籍、左思、刘琨、郭璞诸家,其气可以抗浮云,其诚可以比金石,终之上念国政,下悲小己,与十五国风同流,其时未有雅也。”[5]章氏重“国风”,而轻颂、雅、赋,以“诚”评价魏晋文学的总特征,认为“:凡学术,当辨其诚而已。《世说》虽立虚,犹近形名;其言间杂调戏,要之中lsquo;诚rsquo;之所发舒。”[6]这里已经道出其崇尚魏晋文学的主要心理原因。 章氏在《论式》中,更加详细论述了“古人文辞”“以魏、晋为法”的理由,指出:“魏晋之文,大体皆埤于汉,独持论仿佛晚周。气体虽异,要其守己有度,代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在章氏看来,魏晋之文除了具有“守己有度,代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等长于说理的优点外,“彼其修辞安雅,则异于唐;持论精审,则异于汉;起止自在,无首尾呼应之式,则异于宋以后之制科策论;而气息调利,意度冲远,又无迫笮蹇气之病。”由此,章太炎对魏晋之文由衷赞美,认为唐宋之文与之相较表现出种种不足:“夫李翱、韩愈,局促儒言之间,未能自遂。权德、吕温及宋司马光辈略能推论成败而已。欧阳修、曾巩,好为大言,汗漫无以应敌,斯持论最短者也。若苏轼父子,则佞人之戋戋者。凡立论俗其本名家,不欲其本纵横。儒言不胜,而取给予气矜,游怒特,蹂稼践蔬,卒之数篇之中,自为错忤,古之人无有也,hellip;hellip;廉而不节,近于强钳;肆而不制,近于流荡;清而不恨,近于草野;唐宋之过也。有其利无其病者,莫若魏晋。”[7]对于清代之文,章太炎只赞赏“上法东汉,下亦旁皇晋、宋之间”的汪中、李兆洛之流,谓其“文质相扶,辞气异于通俗”“,可谓文质彬彬矣”[8]。而对清代其他文章大家都有批评,近世之文,“以甄名理,则僻违而无类;以议典宪,则支离而不驯。”“清儒之失,在牵于汉学名义,而忘魏晋干蛊之功hellip;hellip;故其时有不学者,未有学焉而歧于今文者,以是校汉世之功,则魏晋有卓然矣。”章太炎认为“文有古今,而学无汉晋”,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分析问题十分透彻,他指出清世经说所以未大就的原因,乃是“以牵于汉学之名,蔑魏晋使不得齿列”[9]。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暴露了清学的弊端,抬高魏晋文学的地位,其视角之独特,学术眼光之深邃,均超出同辈。 二、章太炎的魏晋学术思想 章太炎非常推崇上自屈原、孙卿,下逮曹、阮、左、郭诸家的文学作品,这是他重治用、重事实的文学观的具体表现。就实际创作而言,章太炎并不排斥“文美”的形式主义,他从文学的审美性能出发,认为文之美是必要的;不过他又强调文美的目的在于“发其事”,这就要求文学切于实用。章氏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表现重大主题,是文学艺术应该反映的最高境界。因此不难理解章氏为何特重魏晋文学。文学史家大率尊崇的建安风骨,其作品反映大抵是汉末至魏的“政事”之“隆污”;两晋文人如阮籍、嵇康、左思、刘琨、郭璞等在诗中表现的,亦大抵不是对污浊现实的不平之鸣,便是欲在泥沼中奋起抗争的呼号。其时大多数文人的创作,可能就是既有“情性”,又重“政事”,也就是符合章太炎为文的最高标准,章氏对其推崇有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正因为章太炎以重治用、重事实的观点对两汉以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