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士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场—也论儒道互补.pdfVIP

中国士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场—也论儒道互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士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场—也论儒道互补

维普资讯 2002年 2月 成阳师范学院学报 Bh 2002 第 17卷 第 1期 JournalofXianyangTeachers’College V01.17 No.1 中国士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场 — — 也论儒道互补 梁建民 (成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陕西 成阳 712000) 摘 要:魏晋玄学的产生,对 中国思想文化观念的走向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而援倩入 道、以道释儒的结果就设定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态势。它架设起了中国士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场, 并从根本上奠定 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 关键词:玄学; 自然; 名教 ; 儒道互补 文化 理结构场 中圈分类号:GO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91(2002)01—0038—03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 ,是一个不断变异整 《论六家之要指》中.他指出阴阳、儒、墨、名、法都有 合的历史。李泽厚先生曾提出过一个极为著名的观 其 不“可失”、不“可易”、不“可废”、“不可不察”的方 点,即 “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和对立面,相反相成地 面.又有其错误或难以实行的方面。但文中却全面肯 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 家了道家.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学派倾向。尽管这里 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 所说的道家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先秦道家学派.但 用。”1【这就是儒道互补。如果说这一态势最初的产 他崇尚兼采百家之长的黄老之学则是完全肯定的。 生、形成是在先秦、两汉时期,那么它的成熟以至于 至司马迁,更没有陷人儒家的学派偏见。尽管他 深人人心,并成为中国知识分普遍认同的模式则是 幼习儒学,年青时又师从过儒学大师董仲舒,但对道 在魏晋及其以后, 家的创始人老子,司马迁表现出深沉的尊重。他不仅 多次称赞老子,而且 《史记》中经常以老子的观点作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学并 为依据评述历史。特别是对汉初研治黄老之学者 , 驾齐驱的一大流派 道家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 《史记》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些与 《论六家之要 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 自守,卑弱 自持。极具个性 指》称赞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特色。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在许多方面都是儒家的对立面:儒家注重人 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随着思想专制的进一步增强, 事,道家尊祟 天“道”;儒学讲求文饰,道家向往 “自然”; 汉武之世后。道家即转而与民间宗教结合,于是形成 儒家主张刚健有为,道家倡导卑弱无为;儒家强调个 了道教。道家思想依靠道教的广泛传播 ,与儒教、佛 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道家醉心于~i-Ax~社会的超 教三足鼎立 。与此同时,道家思想以新的方式也更公 脱。这些构成了儒道两派各 自不同的鲜明特点。 开地影响到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和生活。 在先秦时代,道家思想已很有影响,如儒家的孟 子,甚至法家的申不害、慎到、韩非等,都受到道家的 玄学的产生是从两汉到魏晋思想上的一个极其 影响。至汉初,推行 “黄老之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 重要的变化。由先秦奠基、汉代得到充分发展的儒 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出现了 “文景之治”的清平之 学 ,至东汉耒年已经衰微。大汉帝国的崩溃及社会大 世。此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虽受到压 动乱 .更有力地宣布了儒家政治伦理学说及与之相 抑,但儒、道之争并末因此而平息.道家思想在士大 辅而行的 “经学”的 “不周世用”和思想的虚伪。在这 夫中仍有相当的市场 。如身为太史令的司马谈就推 样一种时代大背景下,到曹魏正始年问.玄学便应运 尊道家,批评了儒家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