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需要.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需要

第五节 需要、动机、挫折与防御反应 一、需要 (一)人类的需要及其划分 需要是人类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个体心理及生理反映稳态需求在大脑中的反映。 人的需要通常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二)需要的层次论 二、动机 1、定义 动机即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动力,即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有关动机的几个概念 (1)驱力与诱因 假如动机是一种推动行为的力量,则认为是驱力,而有时是一种拉动行为的力量,则认为是诱因。 比如:假如让老鼠跑得更快些一是增加推力,即让老鼠更饥饿,二是增加拉力,增加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动机即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本能、需要、驱力)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2)无意识动机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人们做事情是为了获得到某些明显的、外在的报酬,这些激发行为的外在力量,我们称之为外在动机。 有时人们做事是出于自我奖励、内部奖励,这些激发行为的内在力量,我们称之为内在动机。 (二)动机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 生物需求所驱使 (2)认知因素 人们常常认为这是“可行的”,而且认为他人会作出反应而去行动的。 (3)情绪因素 “感情用事” (4)社会因素 “社会压力” 四、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论 早期的人格特质理论是“类型论”现代心理学是人格特质论。 1、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3、爱森克的个性纬度理论 (二)人格心理动力学理论 1、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人格理论 他的人格理论的基础是为优越而奋斗。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奋力驱使使自己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行为动机的主要作用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他强调意识的作用及个人对自己人格的自由决定,轻视性的重要作用。其理论由于重视社会因素和个人经验对个人的生活的影响,被誉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沿着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2、霍妮的人格发展观点 其强调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安全和满足,而不是单纯的性的满足。这两种无意识的相互对立的冲动构成人格的决定性内驱力,其理论核心是“基本焦虑”,即神经症源于儿童与父母的相互关系,儿童的不安全感,产生的敌对情绪进而可以转变为基本焦虑,在成年时表现为神经症。 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爱立克森特别强调“自我”的独立性。他认为在为“本我”服务的过程中,自我形成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功能。自我不仅能保证个人适应环境,健康成长,而且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和统一性的源泉。他认为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顺序由遗传决定,但能否顺利度过每一个阶段则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着一种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地解决;反之,则是消极地解决。消极地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八个阶段分别是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出生-1岁 (2)自律(或)自主对羞愧与怀疑  1-3岁 (3)创新与罪恶:4-5岁 (4)勤奋与自卑 6-12岁 (5)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12-20岁 青年期 (6)亲密和孤独:性心理成熟期。 (7)繁殖对停滞 25岁-65岁,是人的中年期 (8) 自我整合对失望 从65岁-直到生命的      结束 (三)人格学习论 学习理论注重行为和影响行为的环境条件 1、观察学习 2、模仿行为 个人通过模仿榜样,形成自己的行为表现,若受到社会赞许,就会 产生满足感,即社会增强作用。 3、自我调整 个人的习惯行为不仅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到个体内部预期结果的影响,即人对其行为结果有某种预测,并为达到目的而自我奖励,产生满足感。这种用个体内的行为标准和预期结果来指导行为的过程叫自我调整。靠自己直接经历的结果、观察他人经历的结果和为自己设计的结果。  (四)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罗杰斯提出的人格的自我理论要点有四个: 1、自我观念  自我观念的形成,是个人在其生活环境中对每一经验的评估及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个人的行为方式作用于环境事物,会产生直接性经验与评价性经验相一致,会顺利形成自我观念。但有时两者并不一致。 2、积极关注  个体根据直接性经验与评价性经验形成自我观念时,对别人怀有一种强烈的寻求积极关注的心理倾向。积极的关注是获得别人支持自己。 积极的关注又分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有条件积极关注。 3、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指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自我冲突时的心理现象。自我不和谐的情有二:一种是在自我观念和现实经验之间的不和谐,在有条件积极关注下所得的评价性经验与自己的直接经验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