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金声唐“飞泉”千年古琴献国家.docVIP

空谷金声唐“飞泉”千年古琴献国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谷金声唐“飞泉”千年古琴献国家.doc

空谷金声唐“飞泉”千年古琴献国家   我家曾有一架唐代古琴,名为“飞泉”,它是我的父亲程宽的收藏。我经常听父亲讲起它的故事。      购琴      少年时期,父亲受到好友的影响,就很爱古琴。1939年,父亲在北平工作,当时他身为北平市贫民工厂厂长,兼任北京阜民建筑股份公司经理。在一次集会上,他听到古琴名家夏溥先生和管平湖先生弹琴,引起他学琴的兴趣。夏溥在北海团城组织琴社,管平湖当老师,学生10余人。于是在夏溥的介绍下,父亲也拜管平湖为师,开始学琴。   因为弹琴,父亲对古琴的兴趣越来越高,想自己买琴。夏溥先生告诉他,东城有一个姓唐的古玩商,有一把唐代古琴,曾有人出价银币2千,没有买成。父亲托人去寻价,这个姓唐的商人要3万元。在未鉴定此琴是否真是唐代文物的情况下,父亲很长时间也未下决心。   1944年的端午节,父亲和几个商场上的朋友一起吃早餐,在座的有北平建筑公会会长宋华卿。父亲问宋华卿,最近在忙什么?宋华卿说:“山西赵县有三尊1米多高的铜佛像被盗了,贼赃在前门车站被北平警察局扣下。有人想拿钱出来把佛像赎出来,请你帮忙疏通关系。”父亲道:“当然可以,是谁出钱做这件善事呢?”宋华卿说:“此人名叫唐绍武,是一个古玩商人。”父亲一听,急忙问道:“他是不是有一张唐朝的古琴?”宋华卿说:“不错。”父亲又问:“您和他关系如何?”宋华卿一边吃惊地看着父亲,一边说:“我和他是结义兄弟。”父亲听罢,高兴地说:“太巧了!我想买他的古琴,可是一直没有机缘。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当即托宋华卿先拿出琴来,请夏溥鉴定。第二天,宋告诉他,唐绍武要价10万。父亲说,只要经过鉴定是物有所值,一切好说。   几日后,父亲听一位朋友透露,因为宋华卿和买卖双方都是好友,已经把价钱初步商定到5万。可是同时洋商也欲高价收购此琴。父亲听后,又惊又喜,立刻去感谢宋华卿的玉成之功。第二天,就有一个男青年把琴送到家,并且叮嘱,如果有旁人打听价格,一定要保守秘密,就说是20万。   父亲请夏溥先生前来鉴定,确认正是一架唐朝古琴。父亲非常感谢唐、宋两人的大方和义气,特地在家里摆酒酬谢。多亏几位朋友的多方斡旋,古琴才没有流入异邦。      藏琴      “飞泉”琴身红漆美秀,玉轸蚌徽,呈小蛇腹断纹,音响如金石,诚属神品。琴名“飞泉”为草书刻在龙池上;下有一方1.5寸印,篆刻“贞观二年”4字。龙池下还有两印,一两寸印刻有“玉振”两字,另一方为“金言学士卢赞”。池旁篆刻有铭文:“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 它记载了“飞泉”的特征,是研究唐琴“飞泉”的珍贵文献。“飞泉”琴腹内有墨书“古吴王??一重修”。从“贞观二年”的方印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专家说琴上的字迹都是唐人手笔。   据说,此琴在民国初年为北京琴坛名器之一,曾由古琴藏家李伯仁所有。约在1920年间,李伯仁旅居京师时,遇一位壮士自称高阳剑侠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病重,出售一琴、一剑,李伯仁以百金买下,可是古琴凋敝,遂请义元斋经理张虎臣修理。张虎臣一看此琴,非常惊讶:“我还是在学徒时曾在琉璃厂的来薰阁里见过它,到如今已经有60年了,没想到它还在京城。60年前,它曾为满清刑部某主事所有。但是这个官员既不懂音律也不懂得欣赏琴,把‘飞泉’像字画一样挂在墙上,任它落满灰尘。”   琴家爱琴虽不能说都是视琴如命,但远远胜过珠宝金银的说法是不夸张的。1945年,日本投降后,特务横行,文物稍有名气,主人即被骚扰,父亲还曾无辜入狱。为了保护古琴,父亲将琴藏在一位琴友家中,才躲过特务们的垂涎虎视。   1966年秋天,父亲回故乡,因为有病人同行,携带不便,父亲把琴托付给我保存。此时,古琴尚属要“扫除”的封建主义的“四旧”范围,一般人弃之犹恐不及,因为担心“文革”破“旧”之灾,“飞泉”一藏就是7年。      献琴      1979年,时值建国30周年,此时国家复兴,拨乱反正。父亲外出探望几个工作在外地的子女,一路上都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感慨万千,回家后决定把“飞泉”捐献给国家,立刻写信给有关部门。   1980年5月,81岁的父亲接到国务院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接受捐献通知。为了慎重起见,他于6月亲自送琴到北京。国家文物管理局委托故宫博物院代收保管,还颁发了奖状、奖金。   父亲为此赋诗一首:“捐献飞泉意若何,千年古琴有寄托。推出小家归大家,不肯独乐与众乐。民族盛衰关文化,国家兴亡在礼乐。但期闻风能兴起,谁想国家奖励多。”      尾声      1984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为了“飞泉”采访父亲,请他弹奏“飞泉”并录音。一般国家文物不轻易出库,但是因为他是“飞泉”的原主人,所以故宫博物院特批录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