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荷兰日”特别报道荷兰摄影师.docVIP

重庆“荷兰日”特别报道荷兰摄影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荷兰日”特别报道荷兰摄影师.doc

重庆“荷兰日”特别报道荷兰摄影师   “重庆人家”中的老城记忆   有些逼仄的小房间中,一位中年人坐在水泥地上,眼带怜爱地望着怀中抱着的狗儿,显得悠闲而又恬静;一家三口人坐在老木凳和沙发上,就着低矮的木桌吃着简单的午餐,屋外的阳光透了进来,给他们的脸抹上了一层光晕;年轻女子正在准备晚餐,老式方桌上堆满了几样常见的小菜,她身后的衣架上,挂满了换洗的衣服……      2015年9月16日,观音桥“方所”书店中,一场名为“重庆人家”的摄影展拉开了序幕。全场分为肖像画、光影、静物和现实主义4个系列,30幅摄影作品挂在书店的每个角落。作品中看不到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也见不到现代时尚的都市剪影,主要取材自南岸下浩等老街区,镜头呈现的全都是再普通不过,甚至有些“陈旧”的老街居民日常生活。   这些被许多现场观众评论为“接地气”的摄影作品,作者却是一位外国摄影师――荷兰摄影大师罗伯特?凡?德?休斯特。对摄影稍有研究的人都能发现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虽然呈现出来的都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但颜色却异常炫丽――即使是暗色调的片子,观者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喷薄欲出的色彩,许多场景很明显不是抓拍而是摄影师有意识地与被摄人沟通之后“摆拍”后的结果,充满戏剧性的调度却并不显得做作。   很少使用人造光或者镁光灯是休斯特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因为深受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维米尔的影响,自1972年以来,休斯特的作品就常常运用大量的光和色彩,并且他只拍摄彩色照片。光线是休斯特作品的灵魂,据说他可以为光线而等待一整天才按快门,也会一时兴起从椅子上跳起来就往屋外冲……在书店黄晕的灯光下,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油画般的厚   重质感。   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更关注这些摄影作品背后的老城记忆。“这是下浩老街,旁边董家桥老街有间永兴洋行,这张好像是老街上那家豆花鱼的老板。”一位重庆“扫街”爱好者指着照片给同伴讲解,同时他表示惊讶,一位外国人居然都知道这条连重庆人都很少知道的、但是完整保留了老重庆生活记忆的老街。   一位本土摄影师也感叹,“一般外地朋友来重庆,我们都很少带他们去参观这些老街,下意识觉得应该去参观解放碑等商业中心。这些作品提醒我,这些老街老巷和里面的人其实也是重庆的一部分。只是一位外国摄影师不远万里都跑来为我们做记录,作为重庆摄影师却忽视了,我感到有些惭愧。”重庆城市规划专家、历史文化学者、资深摄影家何智亚先生曾经陪休斯特一起在下浩老街进行拍摄。在他为《重庆人家》所做的序言中谈到:“我体会到他(休斯特)对老城的钟情、眷恋、缅怀,以及抢救、记录即将逝去老城景物的执着追求,他的作品蕴含着关怀老城历史街区、贴近底层百姓、呼吁文化传承的人文情怀。”   荷兰驻重庆总领事谭敬南先生也在引言中写道,“我真诚地希望,这部摄影作品集《重庆人家》,也能够增强人们对保护这些代表着重庆过去的街道和社区所具有的内在价值的认识。让我们想象,在十年或二十年后的某个时候,当一位祖母拿起这本画册向她的孙子展示,当年穿过东水门长江大桥下的下浩老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荷兰摄影大师的中国情缘   在重庆荷兰领事馆中见到罗伯特?凡?德?休斯特先生前,本刊记者一直在思考,一个荷兰人是如何发现我们身边不为人注意的色彩的?他语言不通,即便带着翻译,又怎能让普通的老头老太太放下手中的事情去配合一个外国人的拍摄而又显得那么自然?在照片背后,这位摄影师是不是吃过无数次的闭门羹?当这位个子极高的银发老头坐下后,听到这些问题只是微微一笑。通过翻译,他很平静地叙述起了他和中国的缘分。“1993年,我应一家荷兰杂志社的邀请,来到上海拍摄,当时就住在上海和平饭店。我放下行李后,在上海闲逛了一天,然后在这天结束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已经爱上了这座城市。”      当休斯特再次回到中国,已经是11年后了。这次是为了拍摄“中国人家”,完成这组作品花了休斯特 6 年时间,在这期间,他频繁往返于上海、广东、山西、云南等地进行拍摄。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上海,休斯特惊讶于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但是观察过普通人的生活后,他觉得“这座城市的魂还在。”   今年5月是休斯特第一次来重庆,“和第一次到上海的感觉很像,下了飞机,站在重庆的街上,然后我想,我可能也会在24小时之内爱上这座城市。”他在重庆拍摄的第一个地方是白猫日化厂旧址。这座老厂坐落在江北建新西路17号,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重庆知名品牌蜀绣牌肥皂、洗衣粉便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只是如今空旷而杂草丛生的旧厂房,似乎离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有些遥远。“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地方,我非常喜欢。旧厂房如今保持的景色就如同一个美丽的梦。”      在拍摄完了白猫日化厂之后,休斯特遇到了荷兰驻重庆领事馆的总领事谭敬南先生,谭敬南邀请他像“中国人家”一样拍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