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案例.ppt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②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太好了。” ③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民本思想) 2、孟子 3.荀子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韩非子 ①依法治国,系统的法制理论。 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 * * 孔林 孔府 孔庙 奥运会开幕式 孔子三千子弟高颂孔子语录. 重点:儒道墨法等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历史规律: ①经济: ②政治: ③阶层关系: ④思想文化: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西周、春秋等级秩序 战国时期的士,已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 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臣多养士为食客。 三、“百家争鸣”的表现 墨家 法家 道家 儒家 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学派 ①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 ★实现“仁”,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爱亲人→爱他人→爱众人)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栻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有很多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弟子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④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你所知道的《论语》当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周游列国 叶落归根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论录为《孟子》”。 ①“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性善论” ①政治思想: “仁义” “王道”; ②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上: “性恶论” 人性论 学思之窗P6 异 民本思想 仁的思想 同 荀子 孟子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1)时代: (2)目的: (3)观点 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战国后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