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字书写行款考辨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5卷第 l期 Vo1.25NO.1 2007年 1月 Jan2007 古代汉字书写行款考辨 杨 秋 生 (泉州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汉字书写行款习惯是 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虽然明显违背人 的视觉规律 ,但是却延续几千年 ,并成 为古代典籍通行的版式 。文章试图依据考古材料与相关的文献资料 ,探索这种书写形式的形成原因。文章认 为,从 目前考古材料看 ,自上而下单行款式最迟形成于殷商,受 甲骨文、简牍书写材质 的限制 ,款式呈 自上而下 形式;自右而左全篇款式最迟在西周初年已经成为通例,最早受金文铸造时模范制作 的限制 ,铸成的铭文呈 自 右而左款式 ,同时因简策连缀成卷 、阅读点校 的需要 ,便逐渐形成 自右而左的全篇款式 。其产生 ,最初有其合 理性的阶段 。但随着书写材料 的变化 ,其不合理性便凸现 出来 。然而习惯既然形成 ,崇古的文化心理抑制人 们对 已经不合时宜的书写方式 的改革 ,于是 固化成为通行 的书写款式 。 关键词 :汉字 ;书写行款 ;自上而下 、自右而左 ;书写材料 中图分类号 :HO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l009—8224(2007)0l一0074一O5 收稿 日期 :2006—10一l2 作者简介 :杨秋生(1963一 ),男。福建泉州人 ,讲师 。 古汉字的书写行款 习惯是 自上而下、自右而 一 、 汉字书写 自上而下行款 习惯的成因 左 ,这一习惯延续 了几千年 ,直到近几十年来横式 排印普遍被接受才终止。但书法创作或古籍刊印 自上而下的写法也叫做 “直行”写法,最早可 人们仍乐意绍秉古典 。就科学性而言 ,自上而下 以追溯到商代。今 天所见 甲骨文、钟鼎文一概直 书写使手和纸移动的幅度较大 ,书写速度就慢点 ; 行写法,可见直行写法在殷 商已成定格。影 响直 行写法 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 而从阅读的角度说 ,人的眼睛是横列的,视野呈左 (一)单宇的构成习惯是影响直行的最基本 的 右宽阔,上下窄小,自上而下阅读移动视线要较 自 因素 左而右 (或)自右而左幅度大,阅读速度相对就慢。 最早的汉字有两类 :一为数字 ;一为表图腾 的 在书写上,自右而左也有很多弊病 :其一 、大多数 象形文字。根据对这两类字 的考察 ,我们发现其 人用右手执笔,自右行而左行书写 ,容易将右边 已 排列都是采用迭加式 ,如一至四的数,分别用迭加 写好的字迹抹拭 (毛笔书写);其二 、自右而左书写 来表示数的增加。这和先 民的技术材料分不开, 先民计数时,采用诸如蓍草或竹条之类 的筹策工 时,右边书写的内容被右手遮挡,不利书写者边写 具。 《广韵》:“策 ,筹也。”《集韵》:“策,蓍也。”《说 边参照;其三 、如果书写的材料是预先装钉好的簿 文》:“策 ,马棰也 。”段注:“计谋 日筹策者 ,策犹 本,自右而左书写 ,不利于翻页 ,翻过的纸张一 多, 筹。”明先民以筹策帮助计数。数字虽属抽象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