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手法在唐诗中的运用例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想象手法在唐诗中的运用例谈.pdf

2007年第12期 总第416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想象手法在唐诗中的运用例谈 薛伟泽 f摘 要】想象手法在唐诗中被广泛应用,诗人借助奇妙的想象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唐诗中想象手法的运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此地遥想彼地的情境,着眼点放在空间上;二是从现在设想未来的情境。着眼点放在 时闻上;三是将时闽和空间都糅进想象中去,诗歌中既有现在对未来的设想,又有此地遥想彼地的情境。 【关键词】想象手法;唐诗;时间;空间 想象手法在唐诗中的运用极为普遍。现将其分成三种情况举例赏析。 一 、 从此地遥想彼地的情境。着眼点放在空问上 先看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连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播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由诗题可知这首诗是诗人重阳节怀念家乡兄弟们的作品。当时王维正在长安。 “山东”指华山以东,长安地处华山以西,故称故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的兄弟为“山东兄弟”。年轻的诗 人初到长安,生活在这个繁华而陌生的环境里。而且又是这个环境里的陌生人。“独在异乡为异客”,两个“异”字突 出了诗人寄居外乡的孤寂心情。而“每逢佳节倍恩亲”已成为普天之下华人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共同心声。 前面两旬已经精妙绝伦,后两旬则成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特写境头。诗人宕开笔墨,不落窠臼,从兄弟 们一方写起。这应该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本来是自己佳节思亲,却不直说,而谈兄弟在家乡思念自己。写兄弟思念 自己,还不明说,而是设想了一个动人的情景:今天是重阳佳节 家中的兄弟们照例要去登山,在他们登上山顶遍插 茱萸的时候。就会发现少了一个兄弟——我!这明明是诗人想象中虚构出来的情节,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我们来看自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在唐代是个盛大的节日。皇帝要接受群臣庆贺,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酒食,穿新衣,戴新帽,跟过年一样。 诗人是如何度过的呢?从诗题我们知道热闹异常的佳节夜景全然不在诗人心上,因为诗人此时此刻形单影只,唯有 孤灯相伴,情到深处人孤独,诗人此时只一件要紧事——思家。 思家就思家吧,诗人却想象了一幅感人的场景:自己在客栈孤灯独坐,想念家人。家里人也会同样坐到夜深,并 且还在谈论着远行之人。诗人丰富的想象说尽了思乡之苦之切! 再看晚唐诗人罗邺的《雁》: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寥花开水国秋。 想得故因今夜月,凡人相忆在江楼。 这首诗触景生情。托物起兴,借南飞的大雁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前两旬写眼前景。征雁、蓼花、水渚、沙洲、暮 天。游子飘摇在北国的秋色之中,思亲念远之情溢于言表。这两旬诗是景语,更是蕴含丰富的情语。 后两旬写思乡情。从对面着笔,由他乡水国,想到故园江楼,设想在今夜月光之中,必定有人在江楼之上,对月 怀远吧。不写自己闻雁思亲,而说故乡的亲人值此月夜,江楼相聚思念远在异乡的自己,不但体现诗人自己思念情 【作者简介】 薛伟泽.河南省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中教高级,三门峡市教研室中心教研组教研员。 · 99·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7年第12期 总第416 期 切,而且展示了一幅想象中的江楼望月图,意境清丽幽远,含蓄隽永。 以上三首诗借助想象手法抒发思亲念远之情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种想象跨越了地域空间的距离,使 亲人和亲人走到了一起。 二、从现在预计将来的情境。着眼点在时问上 我们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