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间谍题材影视剧叙事差异
中西间谍题材影视剧叙事差异[摘要]间谍是时下中国影视的热门题材,本文选取西方同类题材影视剧进行比较,发现虽然中西间谍题材影视剧的产生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但由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在主题风格、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色
[关键词]间谍 叙事 风格 形象 情节
近几年,间谍题材在沉寂了多年后再度爆发,成为国内影视的热门――先是间谍题材电视剧在建国六十周年前后风生水起,席卷荧屏,再来是《风声》、《东风雨》等多部电影大片遥相呼应,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谍战热潮
我国是较早出现间谍的国家,早在原始社会末期,间谍活动就伴随着战争的出现应运而生。但是,把间谍或间谍活动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体来表现却是近代才有的事。西方的间谍叙事发端于19世纪初,第一部真正的间谍小说是1821年出版的由英国人James Fenimore Cooper创作的《间谍》(The Spy)一书。间谍叙事在一百多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风靡全球,间谍故事也随之成为一种流行的,有着固定模式的小说类型
中国的间谍小说严格意义上来讲是舶来品,而且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在国内也未能产生广泛影响。直到冷战时期,一种被称为“反特片”的类型电影以主流意识形态传达者的姿态出现,间谍和间谍活动才通过影像真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我国甚至在建国初期引进了以《侦察查员的功勋》为代表的二十余部苏联谍战电影 。悬疑的气氛、复杂的情节、神秘的人物和特定的背景这些间谍叙事的基本元素也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有趣的是,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在关注此类题材,冷战思维催生了一大批间谍题材的影视作品,以007、《碟中谍》系列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间谍片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追捧
虽然中西谍战题材影视剧的产生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但由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两者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风格。本文选取叙事风格、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三方面对中西谍战题材影视剧进行粗浅的比较
一、叙事风格:红VS黑
如果以色彩来表现中西谍战题材影视剧的艺术风格的话,那么用“红”与“黑”就再恰当不过了。中国间谍题材影视剧(以下简称“国产间谍剧”)脱胎于早期的红色经典反特电影,带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和主旋律意味。国产间谍剧钟情于历史回望,一般将故事背景设定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尤其偏爱表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冷战时期1947―1991)的间谍与反间谍斗争,所以又称为谍战剧。国产间谍剧基本延续了现实主义风格,剧中虽然对我国家安全保密组织的名称有所隐晦(多以701,XX小组等代号形式出现),但故事一般有迹可循,往往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虽然近年来国产间谍剧不再摆出严肃刻板的说教面孔,在主题表达上更加人性和温情,但其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从未发生改变。国产间谍剧虽然逐步由政治宣教功能向商业娱乐功能转变,但骨子里透出的还是强烈的防御思想,即对反华反党间谍活动的抵制与震慑,以及警醒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旨归
西方间谍题材影视剧(以下简称“西方间谍剧”)继承了西方侦探小说和间谍小说的叙事传统,在套用其基本叙事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视觉化元素,使剧情更加惊险刺激,悬念迭出,带有黑色电影的味道。西方谍战剧散发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一般选择淡化政治、历史背景,在精心动魄的冒险历程中彰显英雄主义,对人性展开深层的探索。剧中的情报组织虽为世人熟知,如CIA、FBI、MI5等富于神秘色彩而又现实存在的情报组织,故事情节却以虚构为主。相对国产间谍剧,西方间谍剧中融入了更多时尚和流行元素,如名车、名表、美女、珠宝等。虽然影片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但获得可观的票房收益和带动的相关消费增值才是其最主要的诉求。与国产谍战剧的自我防卫意识不同,西方谍战剧中到处洋溢着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其全球视野的背后隐藏着对东方文化和第三世界文化的鄙视和嘲笑
二、形象塑造:儒雅书生VS冷血硬汉
人物形象是叙事的核心因素,也是影视作品思想内涵表达的重要载体。英雄是间谍题材影视作品塑造的主要人物类型,他们虽然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只是“想象的族群”(imaged communities),却迎合了观众对英雄的需求与渴望。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吉特――集体主义维度。中西文化体现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华传统文化是“群体本位”,强调超越自我,利于他人;而西方文化传统则是“个人本位”,即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这一取向上的差异在谍战剧中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国产间谍剧中的隐蔽战线英雄视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人民利益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高扬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地下”英雄大都自愿从事间谍工作,是为理想和信念奋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