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沉了却千万恨――浅说屈原自沉文化意蕴
一沉了却千万恨――浅说屈原自沉文化意蕴摘要: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他的作品更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文学奇葩,他自杀前写的《离骚》、《天问》等忧愤淋漓的诗篇,在读者同情悲伤之余,总能引发我们多方位的思考,本文中主要从屈原生活的现实世界、内心世界及哲学世界来分别谈论一下其人格困境、灵魂无寄与矛盾痛楚
关键词:屈原 人格困境 灵魂无寄矛盾痛楚
大约在公元前278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这位敏感的政治家和最杰出的诗人由于受到群小的馋毁和楚怀王的放逐,在极度失望中自沉于汨罗江。他的这一沉留给人们的除了酸楚和悲哀外,还有他用血泪写成的瑰丽诗文,他的人格光辉和文学光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子民。在我们为屈原伤心的同时,免不了去想寻问一下诗人自杀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现实世界的人格困境
在屈原的思想中,个体人格的完美是至高无上的。坚持人格节操,理应受命不迁,哪怕蒙受困难也在所不辞
在屈原年轻时,由于这种特立独行,又加上“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但是由于屈原的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超然品质,及过于追求人格的完美,最终必然导致他的人格与世俗的不入,受怀王的赞赏和重用的好景注定不长。不久便发生了与上官大夫“夺稿”事件,这决不是偶然。草宪工作,由于怕贵族破坏,当时是秘密进行的,屈原由于保密“不泄”,故夺稿“不与”,而遭馋被疏,屈原在《忆往日》中也说“心纯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在怀王被骗入秦问题上,也曾谏以“无行”,但在馋人当道的楚国政局中,屈原的政治命运实质已经结束。在屈原面前,免受遭馋的出路可以是随波逐流,与群小同流合污,这将意味着对自己信仰的反叛,而反叛自己的信念对屈原这样的人来说,比反叛君王而遭放逐更为悲惨,即将是比肉身遭受放逐更难以忍受的灵魂的漂泊。对屈原而言,那才是最致命的打击,是应遭天谴的
“经验告诉我们:志同道合的人相处在一起,任何肉体与精神的折磨都能忍受;但一个人一旦意识到他在世上孤零零一人,却可能发疯。”[1]台湾作家余光中曾经在杂文《朋友四型》中也说过:“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孙,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除了鲁滨孙之外,每一人都可能选择自己的朋友。”[2]但是对于屈原来讲,他的人格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况,即使再高洁,只能是举世混浊唯屈原独清,众人皆醉唯屈原独醒,身体虽然处在楚国那个群体中,但是精神已经完全脱离了那个时代,这是屈原最痛苦的地方,最不能忍受的是没有一个人能懂自己,倾听自己,那个时代屈原也没有鲁滨孙那样的心态和勇气用一个“礼拜五”聊以慰藉自己的灵魂,自杀是他唯一的选择
二、内心世界的灵魂无寄
现实世界的特立独行,必然陷入人格困境,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政治志向无处施展,怜悯之心无处表达,精神寄寓陷入虚脱。屈原的内心陷入空虚,灵魂陷入无根的怪圈,只能无助的对天发问,以此来消解内心极度的神伤
在《天问》中,屈原以诗的形式从天的形成问起,一直问到了历史的起源和人生命运的真际:
遂古之初,谁传导之?
……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诗人带着一连串的迷茫和困惑,向苍天一连提出里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对天文、地理、历史掌故、怪异现象等都提出了疑问。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万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3]可见,所提的问题包罗万象,正是这种广泛性,无所不包的实际更反映出屈原灵魂的无所寄托,内心世界的极度空虚,彷徨痛楚交杂,百味俱生。《天问》中苍天无力回答这些问题,诗人也无力回答这些问题,否则他就不会问天
《天问》题旨的复杂性更能说明诗人灵魂的无寄性。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题旨之说就达十二种类之多,包括以王逸为首倡的“抒愤诗说”,王夫之为代表的“讽谏诗说”,楚辞学者戴震提出的“究事理诗说”,当代楚辞学者姚益先生提出的“反思诗说”,萧兵先生提出的”哲理诗说”,林庚先生的“史诗说”,郑丹平先生的“拟史诗说”,刘岱先生的“传古诗说”等等。《天问》寄寓的东西太多也就意味着屈原灵魂的空虚和精神世界的极度匮乏,作者内心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宣泄,故把天作为倾诉对象,对天来借以表达。这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但这也是灵魂解脱的一种道路
让屈原灵魂无寄的最大原因乃是放逐,或者应该说更重要的是“因忠而遭疑”的不得志,使屈原的心灵遭受重大打击。他不得不离开郢都,不得不离开施展自己政治才干和人生抱负的场地――宫廷,诗人仰天而叹,发泄出自己沉郁的忧愤,借上苍的圣德和睿智来抚慰自己
三、哲学世界的矛盾痛楚
人格困境和灵魂无寄必然导致屈原的人格分裂和精神幻灭,自杀也就成为他的解脱之路。但是屈原自杀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宫格数独题目(打印版).docx VIP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电机变压器原理与维修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pptx VIP
- 埃森哲_XX集团信息化规划蓝图及IT治理规划方案.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DCDC电源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VIP
- P6项目管理-软件培训.ppt VIP
- 新构造填图方法探索应用与实践-地质力学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PDF VIP
- (正式版)S-H-T 1844-2024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痕量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法.docx VIP
- 高压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pptx VIP
-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5章-运输层.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