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酸催化剂.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多酸催化剂

题目 杂多酸催化剂 姓名与学号 张凌烽 1108010236 指导教师 孟锦宏    年级与专业 20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所在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 杂多酸是固体酸的一种,具有着独特的氧化还原性,酸性以及双功能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催化活性。杂多酸这种绿色、无毒、无腐蚀性的环保型催化剂己在多种有机反应中实现了成功应用,如:酯化醚化、缩合反应、酰基化、烷基化、水合脱水和聚合反应等,反应中呈现出反应活性高、腐蚀性小、污染率低等诸多优点,但由于杂多酸比表面积小、热稳定性低、回收困难等问题使得杂多酸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 1 绪论 1.1前言 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来在化学领域内提出的新名词,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环境无害化学”。这种发展趋势已涉及到分子合成、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等许多领域,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在化学反应的起始与末端进行有效的防控干预,使反应中无副产物,真正实现零排放,彻底无污染,化学绿色化是新时代里化学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无机酸是许多化工产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常规催化剂,传统无机酸类催化剂主要有浓硫酸、三氯化招、浓憐酸等。这类酸催化剂在反应中有许多优势,如工艺成熟、催化效率高、价格低廉,但此类催化剂最大的缺陷在于:副反应多、腐烛性强、设备要求高、后处理繁杂,无法满足环保技术的要求,为了克服诸多缺点,人们开发、研制了许多新型催化剂,如固体酸、杂多酸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杂多酸是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高分子化合物,无论是均相反应体系,还是非匀相反应体系,杂多酸均可作为酸催化剂,氧化还原型催化剂及双功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反应催化当中,如:酯化酸化、缩合反应、酰基化、烧基化、水合脱水、聚合反应等,反应中呈现出腐烛性小,活性高,污染率低等诸多优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憐鹤酸催化丙稀水合制备异丙醇在R本成功投入工业生产。目前,以杂多酸为催化媒介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已达十几种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开拓深入,杂多酸类化合物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开发将越来越深入。 1.2多酸化学简介 时至今日,多酸化学的发展己有200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后,多酸化学走进了一个薪新的发展时代“?”。多酸分子中的金属离子通常具有d电子构型,最具代表性的是鹤原子和销原子,也是构成多酸的主要元素。多酸的立体结构中,八面体和四面体成为多酸的主要建筑块,这些八面体或四面体通过边、角、面进行连接,形成了许多具有多种特殊功能和结构的多金属阴离子,科学家们根据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多酸被划分为杂多酸与同多酸两类[1]。 1.2.1杂多酸分类 同多酸与杂多酸的分类是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存在杂原子来判断,若多酸组成元素是由杂原子构成的称为杂多酸,反之,称为同多酸⑸,妈、钼、锐、银、担是 多酸中较为常见的配原子,同时,杂多酸中心杂原子可以由数十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周期表中过渡金属元素区以及非金属区,由于构成的杂原子通常以多种不同价态分布于多酸的阴离子中,使得杂多酸种类极其繁多,为杂多酸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1.2. 2杂多酸结构 由于可能有不同的增补原子和杂原子结合,因此有许多不同的杂多酸。知名度较高的二种分别是Keggin结构HnXM12O40及Dawson结构HnX2M18O62。Keggin结构,XM12O40n?Dawson结构,X2M18O62n?以下是一些杂多酸的例子: H4Xn+M12O40,X = Si, Ge; M = Mo, W H3Xn+M12O40,X = P, As; M = Mo, W H6X2M18O62,X=P, As; M = Mo, WV(V) Mo (VI) W (VI) 2.酸催化原理 杂多酸是强质子酸,被广泛应用在酯化、酯交换、酯水解等相关反应,以及烷烃异构化,烯烃的水合、重排和异构化等反应。反应可以在均相或者多相中进行,杂多酸在这些体系中都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 Misono 等将在固体上进行的催化反应分为表面型反应( surface-type) 和体相型( bulk-type I and II) 反应两种类型。表面型反应是指非极性分子在POM 表面进行的反应,通常为非均相催化反应。非极性分子仅能在表面反应。体相型I 是准液相型反应,即极性分子还可以扩散进入晶格间体相,形成与体相整体有关的三维反应场进行反应。体相型II 反应是指反应物分子虽然不能直接进入体相内部,但通过氧化还原载体( e 和II+ ) 的扩散可与体相内部发生作用。体相型I 和体相型II 两种催化作用模型是固体POM 催化剂固有特征。 2.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