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四川茶叶领域缉私法
宋代四川茶叶领域缉私法[摘要]榷茶法是禁榷法的一种,其起源于唐,兴于宋。宋代四川茶叶运销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三种:通商法、茶马法、茶引法。文章重点论述了宋代四川缉私法的运作情况,因为相对于“书本上的法”,我们更应重视“实际中的法”。为了保证榷茶法的顺利实施,从生产领域、贩卖领域到告赏法的推行以及官吏缉拿私茶的法律责任,政府召人买扑等方面,宋政府都制定了详细的预防和处罚等法律措施
[关键词]宋代;四川;榷茶法;缉私法
[作者简介]魏晓欣,乐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四川乐山614004
[中田分类号]D922.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XX年正月”条)。本文采用广义的禁榷制
二、宋代四川的榷茶法
关于宋代的榷茶法,《宋史“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曰汉阳军,曰无为军,曰蕲州之蕲口,为榷货务六……在淮南则蕲、黄、庐、舒、光、寿六州,官自为场,置吏总之,谓之山场者十三;六州采茶之民皆隶焉,谓之园户。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悉送六榷务鬻之。”(卷183,食货下五)。可见,宋政府在东南地区设置六个榷货务和十三个山场来管理榷茶事务,而中央的榷货务是主管全国茶盐贸易的总机关。六榷货务负责茶叶的运输和销售,设在淮南产茶区的十三山场管理茶园户的生产,同时也负责销售茶叶。江南各地的产茶区的山场只负责收购茶园户的茶叶,故又叫“买茶场”
宋代茶法的显著特点是变动频繁和地区差异大。整个两宋东南茶法与四川茶法一直没有统一起来。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开始征榷东南茶;仁宗嘉四年(1059年),下令废除东南地区的狭义的榷茶法,改行通商法
四川等地的茶法是“川峡广南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卷183,食货下五)。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开始征榷蜀茶,实行“茶马法”。两广地区因产茶很少,故未曾禁榷,允许自由通商,但禁止把茶叶运到境外。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罢东南地区的通商法,改行“茶引法”,“罢官置场,商旅并即所在州县或京师请长短引,自买于园户。茶贮以笼箕,官为抽盘,循第叙输息讫,批引贩卖”。(卷184,食货下六)。政和二年(1112年),在崇宁四年茶法的基础上,开始施行合同场茶法,“茶法自政和以来,官不置场收买,亦不定价,止许茶商赴官买引,就园户从便交易,依引内合贩之数,赴合同场秤发,至于今不易,公私便之”(食货二九)。商人贩茶,应于“茶务请长短引”,才可以“不经官司,许往赴茶园户处私下任便交易”(食货三○之四一)。此时,四川的茶法仍为茶马法。南宋时,东南茶法基本上仍沿用合同场茶法。而四川茶法却有了很大变革,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四川开始实行“茶引法”
可见,终宋一代,四川茶叶运销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三种:通商法、茶马法、茶引法
(一)通商法。宋初,政府令“川峡诸川伪蜀政令有烦苛刻削害及民者,累诏禁止蠲除之”(卷七,乾德四年五月),明令罢去四川的榷茶法。苏辙曾说:“五代之际,孟氏窃据蜀土,国用偏狭,始有榷茶之法。及艺祖平蜀之后,放罢一切横敛,茶遂无禁,民间便之。”(卷36,“论蜀茶五害状”)对此,《宋会要辑稿》则云:“川峡广南州军止以土产茶通商,别无茶法。”(食货二九之七)《宋史“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卷183,食货下五)
(二)茶马法。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开始对熙河用兵,为解决军需问题,朝廷开始变更川峡茶叶政策,“熙宁四年,神宗与大臣论昔茶法之弊,文彦博、吴充、王安石各论其故,然于茶法未有所变。及王韶建开湟之策,委以经略。七年,始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入蜀经画买茶,于秦凤、熙河博马。而韶言西人颇以善马至边,所嗜唯茶,乏茶与市。即诏趣杞据见茶计水陆运至,又以银十万两、帛二万
五千、度僧牒五百付之,假常平及坊场余钱,以著作佐郎蒲宗闵同领其事”(卷183,食货志)。对此,《宋会要辑稿》曰:“(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十一日,权发遣三司盐铁判官公事,太学中舍李杞,三司勾当公事蒲宗闵,并提举成都府利州路买茶公事,赐对,遣之。”(食货三○之一一)《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云:“蜀茶旧无榷禁,熙宁间始令官买官卖,置提举司以专榷收之政。”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神宗熙宁七年,始建(遣)三司勾当公事李杞人蜀,于秦凤、熙河博马。与成都路漕司议合,事方有端,而王韶言:西人颇以善马至边,所嗜唯茶,乏茶与市。即诏趣杞据见茶计水陆运至”(卷18,征榷考)。可见,茶马法开始于熙宁七年
(三)茶引法。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朝廷就令赵开做“都大提举川峡茶马司”,赵开“遂大更茶法,官买官卖茶并罢,参酌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场所创条约,印给茶引,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者必由市,引与茶必相随。茶户十或十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