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泉州回汉文化融合.docVIP

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泉州回汉文化融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泉州回汉文化融合

宗教信仰多元化和泉州回汉文化融合[摘要]回族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他们分布很广,遍及中国各地,在福建泉州陈埭回族人数有2万多人,长期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和谐相处。文章根据笔者在泉州陈埭的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从宗教信仰的多元化这一侧面探析泉州回汉民族的文化融合 [关键词]泉州回族;宗教信仰;文化融合 [作者简介]丁玲玲,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福建泉州36XX年间(1265―1274)自姑苏来泉经商,定居泉州。“自苏货贾于闽泉,卜居泉城。”到三世祖丁硕德(1298―1379)时因避乱举家从泉州城南文山里迁到陈埭,“徙居城南二十里许,是为陈江”。从此在陈埭定居下来,拓基开业。现主要聚居泉州市陈埭镇的江头、岸兜、鹏头、花厅口、四境、西坂、溪边7个行政村,有回民21980人。数百年来,陈埭丁氏回族与汉族人民一起生活在陈埭这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共建家园。长期的共同生产与生活,使得陈埭回族在宗教信仰出现了回汉宗教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状况 一 据笔者XX年年初到陈埭所进行的田野调查,目前泉州陈埭回族居民宗教信仰的客体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民间宗教等多种宗教信仰并列存在,和谐相处 现在,陈埭的绝大多数回族居民与当地汉族居民一样,主要信仰的是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而且信徒将儒、道、释及民间宗教杂糅融合在一起信仰,不分彼此,相互渗透。在陈埭7个回族行政村里现有佛教寺宇两座,分别是江头的南宫古地和岸兜海光堂。在寺里住有和尚,香火旺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陈埭周边地区的回汉善男信女都要前往这两座佛寺烧香敬拜,祈福消灾。平时,人们凡婚、嫁、乔迁新居,都要到佛寺抽签,选定吉日;遇到什么难以拿定主意的事,也喜欢到宫里抽签卜卦;每逢佛教节日,敬拜的人就特别多。许多寻常百姓的家里还供奉观音塑像,常年在家烧香敬拜 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尊天地,敬鬼神”,在陈埭回族社区也盛行。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经济深受自然条件与气候因素的影响,天的无边无际和变化莫测,使人们对它既依赖又畏惧,认为农业收成的好坏,要看上天是否给予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土地是农业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能生长五谷供人享用,给人类予恩惠。因此,老百姓称天为“天公”,称地为“土地公”,将它们当作有生命力的神灵加以崇拜。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九,许多回民与当地的汉族民众一样都要祀拜天公,且祭拜仪式十分隆重讲究。土地公也是他们崇拜的神祗。他们认为土地公能够主宰人们的生活,因此,许多回民与当地汉族人家一样在家里既供奉观音,又供奉土地公的塑像,每月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土地公的塑像处处可见,房前屋后,坟前厕旁都有土地公的塑像或灵位,人们操办丧喜事都要先敬拜土地。但祭拜土地公的供品就不那么讲究,可多可少,可荤可素 民间宗教信仰在陈埭回族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在陈埭回族的居住区与周边汉族社区一样,民间信仰的神灵小庙遍建各村。陈埭丁氏的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境主庙”,“境主庙”供奉着不同的“境主”。“境主”的职责是保护该境的平安,这是一种民间杂神信仰。目前,陈埭丁氏社区的“境主”有13个,分别是:江头的武安尊王,渡头的红地公,岸兜的武安尊王,坪头的太子爷,西坂的妈祖,花厅口的文相公爷、王公、武相公爷、广平尊王(花厅口包括4个自然村,旧时分为4个境),四境的王公、保生大帝、圣侯爷、元帅公(四境旧时也分为4个境),溪边的祭奉王公。平时人们需要祈求神灵保佑时便会到当地“境主庙”来烧香敬拜。每逢“境主”生日,本境各户人家都要奉上丰盛食物,集中到庙中敬拜,并举行“绕境”活动,组织彩旗乐队,抬“境主公”绕本境周边一环,祈保全境平安。此外各户还要捐款请戏班子到“境主庙”前表演,祀祭活动持续2―3天 儒家的孝道思想、祖先崇拜,在陈埭回族社区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陈埭现有丁氏回族祠堂一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内供丁氏先祖的神主牌位,每年的元宵及冬至两个节日,陈埭丁氏回族都要在祠堂举行全族隆重的祀祖仪式,俗称春冬两祀。在7个回族行政村里还有6个小宗祠堂(始建于明清时期)。它们分别是花厅口的毅庵公小宗、中斋公小宗,坪头的毅斋公小宗,岸兜的敦朴公小宗,江头的古素公小宗、道振公小宗。此外,还有众多的“公妈厅”、“祖厝”遍布各个村落,内置高、曾、祖、父辈先人的牌位。许多回民家庭在清明节、冬至、春节及先祖的生纪、死纪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缅怀先祖,也祷求先祖保佑 历史上陈埭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生活习俗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丁氏族谱载“祖从回教也。回教维何不用刚鬣,不焚楮帛,相率向西而拜”。据生活在16世纪初的丁氏十世祖丁衍夏在《祖教说》所言他小时候所看到的情景:“殓不重衣,殡不以木,葬不过三日。封若马鬣而浅,衰以木绵;祀不设主,祭不列品,为会期,日西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