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档案资料凭证问题
中国古代档案资料凭证问题档案资料转化为可资编撰的史料资料时,往往受具体的历史环境制约,承编人员一般要根据统治阶级的现实利益与政治需要,进行加工。在衡人论世与写史入传过程中,一般要根据统治者的大局意识、舆论导向意识进行材料筛选与取舍。尽管有的编写人员持客观公正之心态,对原始记录尽量保持直录的心态,一再拓宽材料范围,博观约取,勘误补正,但是形成的史实材料或钦定史书,往往有不同认识与不同解读,分歧点关键在于认定的材料凭证问题上。材料聚拢与整理,有个审慎落笔问题,围绕着为谁服务与为谁立言的问题。由于承编人员为人役使,编撰意图要与利在当世的服务方向相一致,不免要根据时政的主流意识需要进行材料整合与增删改调,褒贬失度,回避史实,也是在所难免。由于凭证性认识有误差,编史修志成了反复勘误与更正的事情,甚至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整理档案文献资料成了派系斗争的拿手好戏,形成的历史记录与文献资料总是被反复利用与反复改编,其凭证作用也就需要拉开时间距离,在尘埃落定中不断地给予认定与辨析,形成新的解说与新的理解。由于整理文档工作中,存在着选材求真、辩驳纷更、引证发挥等方面难度,使得存史鉴戒的查考文献不断被演化与分化,因此,档案资料的凭证作用是需要后人不断地给予拷问与辨析的。只有如此古代档案才能合乎确证力的要求。
选材求真,思多拘牵
编撰史料一般要根据本源性记录进行加工选材,这样显得资料信实,持之有故,亦是直笔不曲的德操表现。然而,重要的史实事件,涉及到褒贬事态、事件背景,往往比较敏感,如果不按照统治阶级利益给予隐讳或删改,就会招来指摘与非议,甚至对执笔动机进行质询与发难。例如,宋代张涛编撰《哲宗实录》,基本采取纪实写法,对待君主的功过得失直笔叙述。为此有人劝其修改,不要留下“谤史”之柄。如果不给予必要涂饰,就会形成“造谤史以损圣德”①的问题。直接披露内幕隐情,不加修饰,容易产生诋毁圣君之嫌,到时候被削职贬谪,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张涛拒绝修改,他直率回答:“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这就是说,如果给予隐过,就如同野史谈资,没有什么真实价值。也说明古人整理史料是注意尊重史实的,不愿意枉道事人。这时南宋刚刚草创政权,需要收拢民心,来不及贬斥名士。如果统治者政权稳定,一般是不允许编史人员自作主张,笔墨纵横捭阖是犯忌的。如果发现编写存在失宜问题,还会降罪于人。比如北魏的崔浩撰写史书,本想悉心竭虑“以彰直笔”②,可是没有注意到周围官僚体制的文化心理,避讳不多,撰写“魏之先世”,过于“翔实”。被人指责为“暴扬国恶”,似乎刻意抖搂统治阶层的阴暗面以及低劣习俗,结果崔浩及其全家族惨遭屠戮。与崔浩一起编书的高允,巧于周旋,躲过追究,后来高允编写《国记》,就乖巧多了,不敢彰显个性,不讲究直录笔法,而是根据时政需要与文化环境进行选材编撰,结果他稳坐职位五十年,久典史事,“历事五帝,并不蒙谴责”③。保全自己有办法,荣华富贵到耄耋之年。这说明,编史写书要顺应统治群体的文化心理需要,否则难以立足官场。像司马迁撰写《史记》,算是甘冒风险且显真直录的发愤史作。然而别人想仿效他,也是不容易的。如汉代蔡邕想续写汉史,却不见容于偏执狭隘的当政人。王允竟然斥责道:“(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为后世”④。蔡邕想追慕司马迁,王允当然不放心,为此杀掉蔡邕,使其编史之志未遂。这说明,秉笔编书必须以屈求伸,顺从当政者的意图,如果刻意求真,不与时政拍合,命运就会被时局播弄,甚至丧命笔下。当然在政治清明时期,这类编写屈从现象较少。尤其在当代社会,按照求真务实原则编选材料,规定着编研文档的思维定势,即使掺人个别引证不当材料,也会被后人不断地给予鉴别纠正,使之正本清源,还事实本来面目
辩驳纷更,解析凭证
编研文档资料,一般想形成不刊之论。在“为世修志,为业存史,为人写传”过程中,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试图写下信史的书籍,经得起时间检验。但是文献资料不断地被梳理与引用,往往是此一时,彼一时,不断受到人们的追询与考订,有时追问其凭证来源与可靠性。在纷纭争讼中,根据各自立场与观点,不断产生新的解析,使得修史变异,反复重新动议修改,一时难以形成定论。参编人员在现实生存环境中,要识时务辨取舍。有时按照上级意图去着手编研文档,为人立传,不免有浓淡笔墨之意,如果选取材料不准,造成一定的认知臆断,社会上不免质疑其立论偏颇,记叙失宜。如果夹杂私心,把一些请托之文、絮言叙介、墓志赞铭等材料引录进来,缺乏必要的甄别与考订,就有可能使材料记录失真,表述曲解,给人留下信息误导。元代刘因在《读史》诗中感叹说:“纪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⑤像古代的德政碑、墓志铭、人物传记等篇章,常存夸示之意,叫人不能信服。白居易对流行碑记等记叙提出看法,他指出“墓前神道碣”“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