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湘鄂西红色文化形成原因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看湘鄂西红色文化形成原因[摘 要] 本文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从湘鄂西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两方面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得出一个结论:一定的文化生态孕育出一定特征的文化
[关键词] 湘鄂西红色文化 形成原因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段德昌等老一辈革命家受党中央的指派到湘鄂西地区,带领湘鄂西地区革命军民,经过英勇卓越的斗争所建立起来的一块仅次于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的全国第三大革命根据地,它是以湖北洪湖地区为中心,以湘、鄂两省的西部交界地区为主要活动区域而形成的红色苏区。它的建立与发展前后遍及30多个县,拥有近两万红军和大量地方武装,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湘鄂西根据地以洪湖地区河湖港汊地貌为地理背景,是一块全国惟一的水上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称之为“贺龙式”的根据地。遍布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旧址与革命遗迹、遗物,以及他们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我们称之为“湘鄂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为什么会在湘鄂西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成长壮大,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呢?本文采用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这一问题。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生态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的生态背景、组成结构、文化间的网络关系与链接、文化的变迁。简而言之,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的生态环境。[1]P5湘鄂西红色文化的生态环境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湘鄂西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湘鄂西红色文化的自然生态
湘鄂西地区的地理环境为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物质条件。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河湖港汊密布,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湖上芦苇丛生,一望无边,游击队隐蔽其中,得天独厚,在这样的水网地带建立根据地,敌人根本无法搜捕,是建立根据地的天然屏障。湖区地理环境给了这块土地丰富的养料,洪湖地区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莲藕、鱼虾、芦苇、野鸭等湖区食品富裕,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物、食物供给。因此,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的评价:“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2]P421相对于其它根据地的深山老林,湘鄂西地区河湖港汊的自然生态是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又一种典型模式
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区是当时的监利、沔阳二县的洪湖沿岸地区,为纪念洪湖根据地,195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洪湖县,县城驻于新堤。我们以洪湖、监利的《县志》为参考,详细了解湘鄂西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生态
洪湖县成立当时,全县面积为2528.23平方公里(3792345亩),其中陆地占65.96%,水域占34.04%,占全省水域总面积1/17。在陆地中,芦苇地67865亩,占1.78%。在1290806亩的湖泊水面中,可以养殖的水面占60%以上。[3]P58、149洪湖地区水域辽阔,素有天然鱼仓之称。据新堤商会统计,1915年,新堤商会统计,年销干虾600吨。1951-1987年,干虾平均年产量351吨,居全省第一。[3]P15919XX年,年销鲚鱼1000吨,银鱼500吨,颌针鱼300吨,青、草、鲤、鳊鱼3000多吨。[3]P152还有贝、蟹、野鸭、莲藕产量亦然丰富
大革命前的监利县总面积3238平方公里,其中外域水面305平方公里,内域土地面积2933平方公里。全县土地利用基本面貌是六分耕地、一分水域、一分墩台、一分堤路、一分林苇荒地。[4]P47内域面积里,有湖泊水面603平方公里,除南面的长江,北面的东荆河外,中部还有一条贯通全县,沟通汉、沙的内荆河,至于其它小河支流,则纵横交织,大小湖泊更是星罗棋布。除了连监利、沔阳的洪湖外,还有境内较大的湖泊东港湖、清漫湖、沙湖、碟子湖等56个。正常年景面积为447.8平方公里,合67万亩(包括县内辖152.6平方公里洪湖水面),塘堰面积达18719亩[4]P187。地处江汉平原的监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盛产稻谷、棉花、油料、鲜鱼、蛋类、生猪,还有莲藕、芦苇等土特产。以1949年为例,全县水产品总产量为3560吨,其中鲜鱼产量3500吨。另有鳖、龟、菱等丰富水产品。芦苇是一种多年生湿地性植物,监利县境内长江外滩12处洲地和各处湖滩广泛产芦苇,1949年芦苇面积3.01万亩,产芦苇2250万公斤。[4]P187
洪湖地区的河湖港汊密布的地貌和水产品作物丰富的生态环境,是建立洪湖根据地的自然条件。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丰富的天然食品,为革命先辈们提供了维持生计的养料。以周逸群的经历为例,鉴证湘鄂西自然生态对革命的重大意义。1928年4、5月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