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VIP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贵有疑,从一定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激趣,让学生“想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在新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索,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又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主动提问。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架起探索的桥梁,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使师生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如教学《坐井观天》,可引导学生: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读了这个题目,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想问。   二、设境,让学生“敢问”   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客观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角色平等。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促其解放思想、大胆地去想、去问,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触发器,语文课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情感教育课,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家常、交朋友,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时,教师应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教师要面向全体,注意每一个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尽量避免挫伤积极性。   三、创景,让学生“有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科学创设问题,设计关键问题,提供感悟的契机,创设孕育问题的情景,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甚至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设法让学生“钻空子”,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多提问题。例如教学《鲸》时,我故意说:在很远的古代,鲸这种“鱼”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话刚出口,有许多学生便提出质疑:鲸是“鱼”吗?有的学生马上说: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有“问”。   (3)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独占课堂时间,课堂上尽量采用少讲、精讲、讲重点的方法,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思考、去提问。每一堂课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师生之间的提问形式、同时采用生生之间的提问形式,鼓励学生之间质疑、讨论、辩论。从而营造一种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相互探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互相合作的良好氛围。   四、授渔,让学生“会问”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是基础,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有问,更要会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1)因文生“问”。在课文教学中提出问题:①在课题处问,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反复读课题看有没有疑问,引学生问:A草船是什么样的?B用草船向谁借箭?C怎么借?②在重点句问,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迷惑不解,纷纷提出:“四周怎么会黑洞洞的?”“墙壁的真正意思是什么?”。③在标点处问:如《火烧云》中,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引学生问:“你们”是谁?变成了什么呢?   (2)教师范“问”。研究表明,模仿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如在教《白鹅》时,我先提了两个问题做示范:①作者为什么说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②鹅的叫声为什么让人觉得高傲?接着让学生模仿提问。   (3)生生互“问”。生生互“问”是指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这种提问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无拘束的环境中提出问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