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蒲松龄对【劈破玉】的运用与创新.pdf
7
文章编号:1oo2—3712(2007)04—0007—12
蒲松龄对【劈破玉】的运用与创新
陈玉琛
(淄博市群众艺术馆 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劈破玉】是明清俗曲中的一支有着悠久历史的曲牌,也是
《聊斋俚曲》中的重要曲牌。它与【挂枝儿】、【打枣竿】有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其艺术特点十分相似。这对于我们了解【劈破玉】的渊
源及其艺术特征有帮助。蒲松龄在《聊斋俚曲》中运用【劈破玉】等
明清俗曲,创造了“曲中加滚”的艺术手法,为俗曲的艺术化、说唱
化和向板腔体的过渡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键词:劈破玉;聊斋俚曲;加滚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劈破玉】是明清俗曲中的一支重要曲牌,它兴盛流行于明万
历间,直到清道光以后,才渐消失,前后约有三百年的历史。在它
最辉煌的年代,流行的俗曲,几乎成了它的一统天下。冯梦龙汇辑
的《挂枝儿》似乎就在说明这个问题。【劈破玉】是一支生命力极
强、适应力极强的明清俗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不停的变化,
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最终由一支小曲,发展成为艺术化的民歌。
在明清俗曲的历史潮流中,独领风骚;在由传统俗曲向说唱、戏曲
的发展中,也展现着自己的风采。蒲松龄在清代初年运用【劈破
玉】等俗曲写出了他的《通俗俚曲》,并将【劈破玉】的运用发挥到
收稿日期:2007.10.24
作者简介:陈玉琛(1939一),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省淄博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
馆员。
8 纪念聊斋俚曲被审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号
了极致,在俗曲的发展史上作出了自己创造性的贡献。
一 、 【劈破玉】与【挂枝儿】、【打枣竿】
说起【劈破玉】,人们就会想到【挂枝儿】,就会想到【打枣竿】。
历史上它们时常同时出现,又常常把同一曲叫做两个不同的名字,
注册到两个户口中去。它们究竟是一曲,还是多曲?是同曲异名?
还是孪生姊妹?这个问题不但现代的人们说不清楚[ ](P34-35),就是
明代的关心俗曲的行家里手也是如坠烟云迷雾。万历间 (1573—
1619)“闽建书林熊稔寰汇辑”的《新锓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之
“精选劈破玉歌”47首,和“续选劈破玉歌”32首,在冯梦龙(1574—
1646)汇辑的《挂枝儿》中,与其相同的就有41首和20首,这时它
们又都叫做【挂枝儿】了。《徽池雅调》和《挂枝儿》的先后年代尚无
法细考,即是同在万历问的话,这种现象也说明【劈破玉】大概用
【挂枝儿】的调子来唱也是可以的。又或许是因地域的原因,同一
曲子在不同地域改换了名称?其中的奥秘,尚不得而知。
在许多历史文献记载中,也常有将它们同时并列的。如,明·
顾启元(1565—1628)在《客座赘语》卷九:“俚曲”条里说:“里弄童
孺之所喜闻者,就惟有【傍妆台】、【驻云飞】、【耍孩儿】_.…·后又有
【桐城歌】、【挂枝儿】、【干荷叶】、【打枣竿】等”[ ] 眦)。又如,明人
袁宏道(1568—1610)在《锦帆集》卷二r小修诗序j里说到的:“故吾
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劈破
玉】、【打草竿】之类。”在《袁中郎全集》卷二三『与伯修』信里说:
“世人以诗为诗,未免为诗苦,弟以【打枣竿】、【劈破玉】为诗,故足
乐也。”
也有将它们作一比较的。如,明·沈德符(1578—1642)《万历野
获编》卷二十五“时尚小令”条目里说:“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
【挂枝儿】二曲,其腔约略相似”E。](晰)。明王骥德《曲律》说:“小曲
【挂枝儿】即【打枣竿】” 。
从以上明人的言论和记载来看,如果我们说【劈破玉】、【挂枝
儿】、【打枣竿】三曲为一曲的话,可能还缺乏更有力的证据。但起
蒲松龄对【劈破玉】的运用与创新 9
码也说明,它们之间有着诸多的共同点,其特征是十分相似的。因
此了解其一,也便会傍及其二。
二、【劈破玉】的艺术特点
1、【劈破玉】曾经是~支人人喜闻、沁人心腑的曲调,在历史
上留下了许多传闻佳话。例如,明·顾启元在《客座赘语》卷九:“俚
曲”条里说:里弄童孺之所喜闻者,就 有【傍妆台】..…·【挂枝儿】、
【打枣竿】等 ‘l~Jo2)。明·沈德符在“时尚小令”条目里说:“比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