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注释评略.pdfVIP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注释评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注释评略.pdf

第9卷 第6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Vo1.9 No.6 2oo7年 12月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2oo7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注释评略 许晓松,陶大毛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中学,浙江 台州 318058) 摘 要:文言文字、词的注释,体现一部教材的质量。199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字、词注释比旧教材 精当、可信,对其中错误作了较多修订,某些条目词义歧义重作决断,疏略之处有所增补,以及详略得当。但也存在不够 完善的地方,个别词条的释义有待推敲,个别词义当注而未注,吸收新研究成果不够,某些字词释义有前后抵牾情况等。 关键词:l99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注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7)06—0080—04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高中语文教材是面向21世纪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大成果,己在全 国很多地区使用了一段时间,总体反映良好。仅就文言文而言,本版教材的文言文所占比重比旧教材 要大,这对于培养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让青少年更多地接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是大 有好处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其中的文言文注释比旧版有很多进步,也有一些不足,现结合中学语文教 学实际,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字、词的注释,看起来似乎是微末细事,实际上体现着一部教材的总体质量问题,有时一条 不很起眼的注释,却会直接影响到整篇作品的理解。如屈原《国殇》:“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袍兮击鸣 鼓。”“埋轮絷马”,又见《孙子兵法》,本是写国殇把车轮埋在泥土里,把战马絷绊起来,以表示义无反 顾,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与后来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战术是一样的用意。如果将它解释 为战车被敌人埋在泥土里,马被絷绊住了,表示国殇一败涂地的惨遭败景象,则整首诗的意境就大不 相同了。从总体上看,本版教材在文言文字、词的注释方面要比旧教材精当、可信,在总体质量方面是 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首先,与旧教材相比,本版教材对旧教材中文言文字、词注释的错误作了较多的修订。如,宋濂《送 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旧教材注释说:“县官,这里指官府。”[11这条注释不对。考“县官”这 个词出自汉代,本是指“天子”。《史记·绛侯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涤侯。” (唐)司马贞《索隐》说:“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 下,故日县官也。”后来用以泛称国家、朝廷。《史记·景帝本纪》“令内吏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汉 书·食货志上》晁错《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 粟有所渫。”古书就是没有以“县官”泛称作“官府”的。再说,宋濂所说的“太学”,也是当时朝廷的最高 学府,而“有廪稍之供”只能是指朝廷,而非一般的官府。故从具体语境上考虑,“县官”,应释为“朝廷”。 本版教材的注释改为“这里指朝廷”[2]137是正确的。 其次,本版教材对旧教材中的某些条目词义歧义的情况重作决断。如《鸿门宴》:“此迫矣!臣请入, 与之同命。”旧教材注释说:“与之同命:和他们拼命。之,指项羽等。同命,死在一块儿、拼命。一说, 之 指沛公,与沛公同生死。也通。”[3p.ao正确的答案只能是一个,不可能两说都符合原意。注释者在不 能决断的情况下,可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意思都列出来,让中学语文教师进一步去思考。这也 是一种注释古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其实,同命,在古书里只表示“一块死”的意思,不能解作“拼命”、 “拼死”。《淮南子·傲真训》:“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高诱注:“勇怯同命,无遗脱也。”《三国志· 蜀书·马超传》“密书请降”,裴松之注引《典略》说:“超捶胸吐血日:‘阖门百口,一旦同命。 《后汉书. 冯岑贾列传》:“苗萌日:‘死生同命,敬从子计。”’皆其例。樊哙意在保护沛公,“与之同命”之“之”,当指 收稿日期:2oo7—10-15 作者简介:许晓松(1981~),男,安徽肥东人,台州市路桥区金清中学二级教师。 80 许晓松,陶大毛:高中语文教材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