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在黔东南大山里日军战俘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藏在黔东南大山里日军战俘营

深藏在黔东南大山里日军战俘营一 恕我寡闻,这一处的遗址,真的给我以迎头撞见的惊异感 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一路走来,黔东南的自然山水、原生形态,已把我的心理走势定格在了江山形胜、移步换景之上,没有对人文的太多预期,尤其没有对现代战争人文遗址的预期。印象之中的贵州,似乎与战争没有多大关系,它是被深藏的瑰宝,蛰伏在绝少现代干扰的西南腹地,在没有巡航导弹的年月里,绵绵山峦,好像只是流寇和土匪的乐园;地无三尺平的地理形貌,是大兵团作战的陷阱。近代以降,别说八国联军了,就连小日本在中国的国土上肆虐了八年,也没有能力最终染指那片山水 镇远,这个“据沅江之上游,当滇黔之要孔”的古镇,据说当年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要津,为中原出入云贵所必经,引天下商人云集,现在依然袖珍并美丽着,古城内的众多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贵州本土文人的笔下,镇远是不逊苏州,堪比威尼斯的东方水都。虽然我有些将信将疑,但如果没有相当的底气,谁敢把话说得如此之满?于是,这更加重了我对这座城池的预期,尽与美丽和辽远相关――“右看滇南头,左尽楚北尾;苍茫俯群山,浩浩烟波起”――而与战争无关 意外是超越承诺的惊异 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战俘收容所,又名和平村,蓦然撞入我的眼帘,完全超出了黔东南对我的承诺,它是隐藏在普通街巷民居中的一个意外。八年抗战期间,这里居然关押过多达500人(一说700人)以上的日军战俘。就这样,西南腹地的贵州、关山叠嶂的镇远,便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兵燹狼烟续上了火,和曾被涂炭的数万万同胞接上了气,和整个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对上了血脉 二 黔东南全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位于贵州省版图东南部的苗、侗少数族裔聚居地而得名。镇远是该州所属的一个县,坐落在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县域东界已与湖南新晃相衔。镇远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公元前277年的秦昭公30年,就已建县,史称巫阳(与界内湃阳河谐音),距今已近2300年。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镇远建州(1956年撤专区改县),距今也有1300多年了。可见此地一直在中央政府的有效辖制之内,政令畅通,臣民膺服,因此被认为是内地与边陲的分水岭――向北或向东一步,就是连通中原的湘鄂大地,与统治中心同声相应;向南或向西半步,乃入鞭长莫及的西南边陲,天皇老子莫奈其何。据史籍记载,早在元代,中央政府就在此驻军逾万,最盛时的清咸丰、同治年间,驻军多达2万以上,可见统治者对此地的重视。有驻军就会有军需,有军需就必然会拉动商贸,无怪于历史上镇远曾繁华如市。镇远这个地名,显然是中原统治者以自身为本位而确定的:威镇远方。不惟如此,镇远还被统治者当作军事桥头堡,发威边陲,震慑西南,因而其境内至今仍可见当初明朝统治者为控制“苗疆”、防范苗民起义而砌筑的“边墙”,人称“南长城”或“苗疆长城”。边墙起于湖南凤凰,迄于贵州铜仁,蜿蜒起伏300余华里间,最重要最雄奇的所在,便位于镇远石屏山一段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无论是与日军正面对抗的国民党军队,还是坚持敌后沦陷区游击战的八路军、新四军,都在历次战役中俘获了大量日军俘虏,这些俘虏除一部分被八路军、新四军送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和就地留在晋、察、冀、鲁,以及江南各抗日根据地教育改造外,大部分都被移送国民政府分设在各国统区的四个战俘收容所关押。这四个收容所分别是: 一、军政部第一俘虏收容所。建于1938年,所址西安,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直属,主要关押北方各战区俘获的日军战俘和八路军移送的一些冥顽不化、对抗改造的日军俘虏。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4月,所押俘虏被悉数遣返日本 二、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1937年11月首建于湖南常德,冠名“和平村”,亦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直属。1938年底由常德暂迁湖南辰溪县,随后继迁贵州镇远;先暂驻城内两湖会馆,最后常驻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贵州省模范监狱”内,时间长达6年之久。据档案记载,前后关押日军俘虏500人,这些俘虏包括日籍、朝鲜籍、中国台湾籍和一些身份不明的哑巴。1944年11月下旬,侵华日军为挽救危局,兵分三路由广西直逼黔南,先后攻陷黔南专员公署所在地独山县城,及荔波、三都、丹寨等县,威胁镇远。为防不测,和平村已于此前的8月紧急迁址重庆巴县鹿角场,以后直到1946~1M月所押日俘全部遣返日本 三、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重庆分所。这个分所的驻地分散,除位于重庆长江南岸名胜南温泉附近的所本部“博爱村”外,还开辟有太阳山临时俘虏收容所,位于重庆旧城西城临江门内原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内;以及后来在博爱村本部附近扩容的两个村寨,正义村和新亚村,分别关押朝鲜籍和日籍俘虏。重庆分所始建于1939年夏,同样结束于1946年4月日俘遣返日本之时 四、桂林临时俘虏收容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