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苗族蜡染文化产业化道路探讨
贵州省苗族蜡染文化产业化道路探讨摘要:贵州立足于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现状,利用绝好的发展时机和国家的文化产业扶植政策,来发展贵州的民族文化产业,将会对贵州的经济拉动产生深远地影响。贵州作为蜡染之乡,更应该将苗族蜡染发展成文化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Abstract: Guizhou bases on the rich national minority culture present situation, uses the exceedingly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prop policy, develops Guizhou’s national culture industry, will produce to Guizhou’s economical drawing affects profoundly. Guizhou township of as the wax printing, should develop the Miao national minority wax print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realizes the Guizhou economic growth new power.
关键词:苗族蜡染 文化产业 贵州
key words: Miao national minority wax printing Cultural industry Guizhou
作者简介:汪璐(女,1986年8月――):贵州大学经济学院XX年7月――)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一、 贵州蜡染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苗族蜡染的现状概述
蜡染是贵州省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贵州的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坏境中,这里的居民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因此得以保留下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代代传承,并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1.2贵州苗族蜡染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本土原生态文化符号在消失[1]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广和接受,使人们的思想趋于现代化,而科技的发展,纺织品的种类不断丰富、花色的不断增多,让人们的选择也开始多元化,蜡染制作的繁复以及样式的简单古朴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它作为贵州苗族地区主流纺织品的地位已渐动摇。从而导致这种蜡染本土原生态文化出现变异,文化符号正在快速地消失。除了重大民族节庆外,在最原始的苗族村寨,也很难看到身着土布蜡染在乡间往返的苗人了
1.2.2产品创新性差,缺乏实用效应
传统苗族蜡染多用于服装的制作,受到本身样式、人们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传统方式的需求已经大幅度减少,而作为艺术的苗族蜡染制品又不具有高的经济效益和规模生产的条件,挖掘人们对蜡染产品的需求还必须从产品本身的实用性出发,来考虑创造苗族蜡染的新增长
1.2.3蜡染技术的革新太慢
蜡染产品由于上色技术的限制,染色牢度一般较差,对制造服饰的影响较大;而且蜡染产品生产的工序多,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生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较高,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对消费需求的满足。蜡染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成为制约蜡染走上产业化道路以及蜡染市场形成、扩大的关键问题
1.2.4蜡染人才的匮乏
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更多青年可以走出山区就学、打工,远离了原处环境,没有了制作蜡染的条件与需要,从而日渐生疏甚至完全遗忘。而且,现在社会对蜡染产品的需求较小,导致没有需求拉动的生产懈怠,学习苗族蜡染工艺的人才也逐渐减少,造成苗族蜡染技艺流传的减弱。更严重的是,随着老一辈拥有传统精湛蜡染技艺的逝去,蜡染人才的缺失问题更显得紧急
1.2.5市场秩序的混乱无序阻碍蜡染市场的发展
伴随旅游业的发展,蜡染手工艺制品被当作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而为了满足市场兴起的大量需要和追求经济收益,蜡染工艺开始趋于简单、图案单一、做工粗糙,同类商品的抄袭、仿造现象严重,粗劣的蜡染产品大量涌现,而且商家们也一味采取价格战的低水平竞争,使得产品的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空间一再压缩,只好再粗制滥造,形成恶性循环
二、江苏苏绣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2]
江苏苏绣与贵州地区苗族蜡染有着相似背景,而苏绣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了。因此,基于相似性,回顾苏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