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货膨胀和南宋王朝倾覆
通货膨胀和南宋王朝倾覆延续至今的纸币,产生于北宋真宗时期(998―l022)的四川地区。《宋史“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当时的纸多用楮皮制成,通称纸为“楮”,故纸币又称“楮币”)四川人民觉得铁钱太重,买卖不便,故发行“交子”(纸币)代替铁钱,便于交易。开始时仅由民间16家富户主持,后因储备金不足,改由官方统一办理,其流通地区以四川为主,陕西也曾一度流通过。北宋后期,“交子”改名为“钱引”,同时还兼用盐钞及茶引等,即取盐、茶的凭证
我国纸币的真正盛行,是南宋在临安(今杭州)建都之后。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之后,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立国之初,时势艰难,军费开支浩大,经济十分困难。在这种形势下,政府铸造了一种“钱牌”,以一当百,为权宜之计,这种“钱牌”仅限临安府(今杭州)使用,“钱牌”正面有“临安府行用”字样,背面为币值。“绍兴和议”(1141年宋金和议)之后,南宋国势稍有转机,“钱牌”逐渐收回,开始发行纸币“会子”,从此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南宋统治区,北方的金朝也效法南宋,印以纸币,称为“宝券”)逐渐流通起来
南宋纸币有好几种,主要有行在会子、公据、关子、淮交以及湘会等。这些纸币都有各自的流通范围,四川钱引、湖广会子、两淮交子以铁钱为本位,东南会子以铜钱为本位。发行数量最大、流通范围最广的是南宋中央政府发行的行在会子,流通于两浙、福建、江西,两湖部分地区也可通用,面值有一贯及二百文、三百文及五百文等,数量远远超过了北宋时期。川引在四川、陕西流通;淮交仅限于淮南地区;湘会主要流通于湖广一带,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兑换率
纸币的印发加强了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封建社会小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措置不当,没有足够的财力作为后盾,后果不堪设想。南宋初期的几代皇帝,大都能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在《容斋三笔》中记载,有一次宋孝宗对他说:“朕以会子之故,几乎十年睡不着。”由此可见当时皇帝对于纸币的重视,着实费过一番精力。所以南宋初期,纸币虽然已广泛使用,但由于措置得当而且储备金充足,发放数量控制得严,因此对于国计民生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到了南宋后期,情况就不同了,纸币滥发造成通货膨胀,以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据有关资料记录,南宋后期比前期发行纸币的数量增加了30多倍,纸币越发越多,无法控制。在会子刚发行时,会子与铜钱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到了宁宗时期,为了北伐,把会子的发行量扩大了14倍,导致会子不断贬值,两者之间的兑换率在宁宗后期也急骤走低。从兑换率来看,会子在这一时期起码贬值了一半。老百姓谁都不愿把不断贬值的会子攥在手里,纷纷以会子挤兑铜钱。嘉定二年(1XX年),朝廷强行规定士农工商根据财产的多少,按一比二的比率,用新会子兑换旧会子,违者抵罪,并鼓励告发。于是俯首贴耳者甚至卖田质宅,被迫以低价收回会子,而那些以低于实际比价抛售会子的居民,都因触犯法禁而被籍没家财。但朝廷的禁令也无法阻遏低价抛售和拒收会子的狂潮,这一强劲的势头反过来迫使会子进一步贬值。通货膨胀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使富户大受损失,贫民更是雪上加霜。这年冬天,临安城内米行老板为了拒收会子,集体闭门歇业。老百姓手中有会子也买不到米,引发社会抢米风潮,社会出现了严重危机
迫不得已,朝廷采取了几个方面的补救措施来缓和社会矛盾。一是放宽新会子兑换的期限;二是从卖官鬻爵和出售官田等渠道筹措1400万贯作为回收旧会子的资本,并从各地征集大批粮食来平息抢米风潮。这次风潮延续到嘉定五年(1212年)才渐趋平息
由于会子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多,朝廷一遇到财政短缺就以滥发会子的方法来饮鸠止渴。理宗时期再次爆发会子危机,理宗只有用卖度牒与封赠敕告等回笼的资金,来收回部分会子。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会子与铜钱的兑换率暴跌25个百分点,米价也暴涨至每斗三贯四百文,是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米价(每斗三百文)的13倍多。理宗淳七年(1247年),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二百文的会子居然还买不到一双草鞋。会子已印发了十七界,社会上流通的十六、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老百姓不再把会子当钱看,抛弃焚烧,毫不爱惜
造成纸币滥发的主要原因,一是军事费用的大幅增加。自宁宗开禧之后,纸币发放数量骤然增加,几乎每年递增一倍以上。而理宗统治时期,纸币发行数量更是惊人。这段时期,南宋政府不断进行对外战争,自开禧时期,韩佗胄举兵伐金起,战争几乎连年不断。金亡后,又与蒙古交兵多年。要打仗就需扩充兵员,筹措各项军需,开支十分浩大。这时,南宋国势已衰,财政空虚,要负担庞大军事费用,只好凭借纸币的力量了。二是南宋王朝后期最高统治集团昏庸无能,对于滥发纸币引起的弊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贾似道当丞相时,不但对“物贵纸贱”的严重问题漠然置之,反而造成更加恶性的通货膨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