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年 源自一种文化的失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聊的年 源自一种文化的失落

无聊的年 源自一种文化的失落“捍卫春节”的呼声此起彼伏……过年,对于城里人而言似乎成了一件需要重新学习的事情?传统被丢弃得太快,又没有新的内容加以补充,就会出现文化上的失落与空白,接踵而来的便是外来文化的“倒灌”和民族心理的失衡。 日子越来越好,年味儿越来越淡。相反,与春节临近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大行其道。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今天却变得衰败甚至无聊乏味了。为此,很多年轻人干脆选择旅游来度过春节7天假期,欧洲、澳洲、美洲,哪远去哪,团聚甚至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分离,“捍卫春节”的呼声此起彼伏 过年,对于城里人而言,似乎成了一件需要重新学习的事情。所谓“传统”是什么样子的?除了电视节目、公园里的假庙会、超市买的元宵、单位发的购物卡、团拜会之外,春节还有什么真正值得膜拜、崇敬的文化内涵么?这高深的答案仿佛变成了专家学者的“内部知识”,老百姓无从了解 源自古代农耕文明的春节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更新,但其核心的生命价值观、伦理观、宇宙观却始终如一。简而言之,回家团聚,是传统年文化中最简单、最质朴的精神内核 自汉魏以来,中国的年节逐渐形成了与西方节日截然相反的精神内容,即强调回到家庭内部团聚,而不是去户外狂欢。由于家庭在中国社会里的核心作用,个人及其家庭一直以来都是春节习俗传承的基本单位。儿时,看着妈妈炸排叉儿、蒸豆包,往医院拿回来的玻璃吊瓶里塞西红柿做西红柿酱……所有的旁观都是一种年俗的操演和体验,所谓传统正是以这种参与的记忆方式传承的,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年文化的守护者 中国的“年”是国人表达感恩、发扬孝道的节点,也是人们交流沟通的节点。过年大团圆的合家饭是年的最高潮;过了年,拜年从家庭内部开始,到亲戚,再到朋友,逐步走向社会。“从社会回到家庭,除夕夜全家人要团圆;然后从家庭走向社会,过了年由近到远向亲友拜年。”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年过得不是热闹,而是亲情 传统的春节在现代都市里的衰微,究竟为何?而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春节却依然热闹红火。春运大军里,他们像候鸟回迁一样渴望回归。同样是中国人,城乡之间对于春节的认同差别如此之大? 年文化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最直接的是物质文化生活极大的丰富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过年过节反而更想休息,而不是遵循繁缛习俗四处走动;另外,现在中国的家庭中,70后80后的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他们对外来文化更有兴趣;再有就是诸如写春联、贴年画、制作年货、祭灶、祭祖等年俗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被简化掉,过年只剩下吃合家饭、看春节电视晚会和拜年三项内容,而拜年也基本变为电话、短信拜年了,如果春节晚会再没新意,便成彻底的“大周末”了 年,没有味了!恐怕这是当代中国人一种很深的失落,一种文化的失落 同时,这种失落也表现在信仰的缺失方面。春节作为最大节日,必然要全面展示人们的信仰,借此重申人与超自然力量之间的关系。中国民众一般信仰多神,所以春节要祭拜的神灵很多。来自道教的玉皇大帝、土地神、龙王、财神、灶神、门神,来自佛教的佛祖、观世音,还有祖先的灵魂都在祭拜之列 与农村相比,中国现代城市人在享受到更高的现代化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遭受了一些人借科学的名义对自己精神生活的更大侵蚀。打着“迷信”旗号,很多超自然因素被从春节习俗中全面扫除了,发展到极端就是“文革”期间。时至今日,城市里春节活动除了大鱼大肉等物质内容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信仰内容。由此,节日的神圣性、仪式感荡然无存。丧失了这些特质的春节如何能够使不断变化的人心始终追随呢? 年文化是民族共存的文化,对人伦亲情的维系作用之大,以及对中国的政治凝聚力、文化向心力及传统习俗传承的作用之大,都是难以替代的。传统被丢弃得太快,又没有新的内容加以补充,就会出现文化上的失落与空白,接踵而来的便是外来文化的“倒灌”和民族心理的失衡 其实,人们对现代化带来的精神贫乏已经有了警觉。很多年轻人是非常渴望在过年这个最能集中体现民族传统的时候,重温那些陌生又神秘的年节习俗。临近年根儿,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要抢在除夕到来之前回到家中,你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年的情结依然如故,其实,真正缺少的是过年的新的方式与新的载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