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洲三国汉学家印象侧记
欧洲三国汉学家印象侧记瑞典隆德大学东方语言系主任罗斯教授运用中国的人民网进行汉语教学,要求学生读懂人民网的文章,删母语撰写研究中国的毕业论文,字数必须在1万字以上
“神五上天”、“人民币是否贬值”……罗斯教授淡起《人民日报》的文章时神采飞扬、如数家珍
看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正从弱势语言向强势语言方向迈进,中国的书流媒体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
XX年秋冬之际,我随中国汉学研究学者团组出访英国、荷兰、瑞典,与欧洲三国汉学家就汉语言文化教学及中国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我深切感到: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汉语正在成为世界解读中国的桥梁。外国汉学家对中国汉语言文化的潜心研究和惊人领悟力令人赞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对中国文化在海外扩大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杜德桥所长畅谈 牛津汉学新天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杜德桥(Clen Dudbridce)教授温和儒雅,白发如雪但梳理有致,清癯面庞上的金丝眼镜后流淌着热情友善的目光,高高瘦瘦的身材,无论坐与站,与人交谈时身体都微微前倾。他身兼数职、德高望重。谈起杜德桥教授的“中国情结”,他的华裔同事于:先生表情凝重地告诉我们:英国原有6所大学能培养汉语本科生,但前不久杜伦大学取消了汉浯教学专业,杜德桥教授闻讯立即向有关部门写信,陈述利害、据理力争。在杜德桥先生为首的英国汉学界的强大舆论压力下,杜伦大学校长不得不出面解释说,由于经费紧张,这是一种“无奈的决定”。干先生说:“海外汉学家在大学专业设置权衡取舍时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牛津大学也曾酝酿取消汉语教学专业,但杜先生对汉语情有独钟,他宁可取消扰太学而坚持保留了此专业。”
谈起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的地位和作用,杜德桥教授颇感欣慰。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成立于9年前,除承担本科生古、现代汉语教学任务外,还设有中国文学、经济、历史、人文地理、社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也可进行博士后研究。该所现有本科生43人,研究生50人左右,专兼职教师11人。中国研究所成立以前,汉语教学只能与其他多国语言教学统一纳入东方语言研究所开展工作。杜德桥教授认为中国研究所的建立,不仅以独立建制表明了汉学和汉语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提升,而且荟萃了汉语言文化教学和中国问题研究的各类人才,充分体现了学术活动的多元丰富性。杜教授认为:传统地分系统研究,有其局限性,而关于中国的多学科教学与研究相互交流,更有利于中国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杜教授不无自豪地说“现在(牛津大学)一切有关巾国的学术活动都在中国研究所举行,既有本科生在这里学习汉语,也有各专业研究中国问题或涉牛问题的研究生在这里进修汉语。研究中国问题的各方面教授、专家经常聚在这旦自由讨论、相互启发”。杜教授的评价是:“进修汉语的其他专业研究生与专门学习汉语的本科生相比,学习汉语的目的更明确,积极性也更高”。这真是令人振奋,看来汉语教学与中国研究的融合趋势正在为海外汉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杜德桥教授专攻唐史,但对诸子百家也有独到见解。杜教授还以令人惊奇的视角评价《西游记》,他认为《西游记》表面上似乎很容易读懂,但内涵却像莫扎特的音乐。至于为何如此评价,杜教授赞叹之余未及细讲。我们虽不得其详,但我们感到这个外国汉学家挚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心却是深沉而敏锐的
岩校长“改行”来华办学
英国诺丁汉大学主管亚洲事务的副校长高岩(Lan Gow)先生豹头环眼、身材健硕,像个拳击运动员,办事风格也讲求“主动出击”。高岩先生不会讲汉语,原来是位日本问题专家,4年前转行研究中国事务。他说,XX年春他要来中国,代表诺丁汉大学与宁波有关单位在当地合作办学,他负责学校管理工作。高岩先生豪迈地说“我们的战略是:中文在诺丁汉,诺丁汉在宁波”。他解释说,诺丁汉大学学汉语言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许多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学生,到中国办分校,让报考诺丁汉大学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学生到中国学习,是经过中国政府批准的一种新的办学方式
高岩校长在China House里接待我们,他说这是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的象征。他的主张是当代中国研究所重在研究1949年以后的中国。不仅研究当代汉语,而且包括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历史、法律等各专题。他说:“我们的方式是:专业+中文。通过母语掌握的中国专业知识,来钻研或学习汉语”。临别之际,我们衷心祝愿这位勇闯新路的“拳击手”校长探索成功
田海院长的“宝藏”
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院长田海(Barend Haar)教授引以自豪的有两件事:该学院是荷兰唯一一所专门从事汉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的高等学府;汉学院图书馆是欧洲收藏,扣文图书和关于中国的外文图书及报刊最多的图书馆。莱顿
文档评论(0)